鼓钟云云,吹管伊伊。神既醉饱,曰送言归。
山有厚藏,水有灵德。物其永依,往奠炎宅。
鼓钟云云,吹管伊伊。神既醉饱,曰送言归。
山有厚藏,水有灵德。物其永依,往奠炎宅。
这是一首充满古典韵味的祭祀诗歌,描绘了祭祀时的庄重气氛和自然景象。开篇“鼓钟云云,吹管伊伊”两句,用乐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隆重而神圣的氛围,似乎在通过音乐来唤醒或召唤神灵。
接着,“神既醉饱,曰送言归”表达了祭祀结束,神明已经享受完美食物和供奉之后,人们开始告别并送神回归。这里的“醉饱”形象化地表达了神灵接受了人类的敬意。
然后,“山有厚藏,水有灵德”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突出了山川的丰富与水流的神秘力量。这两者都是古代中国人崇拜和仰望的对象,象征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神圣。
最后,“物其永依,往奠炎宅”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依赖以及对祖先或神灵长久居住之地的敬畏之心。“炎宅”可能指的是祭祀的地点,或是某种象征性的精神家园。
整首诗通过对节庆活动、自然景观和人神关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宇宙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他们在精神世界中寻求安慰与寄托的情感。
余方卧闲馆,子亦辞公门。
岂惟名迹同,中有素心存。
昨莫枉高驾,飘飖寒雨繁。
觞酌未云洽,烟郭遽成昏。
乖旷积经宿,已复长忧烦。
晨兴束方翰,知子憩幽园。
庭阴绿始遍,时夏鸟无喧。
感物心独悟,思与静者论。
被时想清景,欲往阻修辕。
申章酬佳贶,寂寞已忘言。
花浪浮春,柳烟做暝,朱门斜对蓝桥。
更几重翠箔,一带红寮。
才见玉人凝坐,金猊内、一线香飘。
回身处、牙签犹见,湘管才抛。魂销。
原来窗下,把萧郎旧曲,写上生绡。
看书临钗脚,格韵偏饶。
因忆当初绮阁,吟成后、惯与推敲。
谁怜取,赤绳难系,是处藏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