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官谁住小蓬莱,唯有宜春有古台。
千里待看毫末去,万家攒作画图来。
云中罗绮香风落,月底笙歌醉梦回。
莫怪江山苦相助,骚人没后得真才。
谪官谁住小蓬莱,唯有宜春有古台。
千里待看毫末去,万家攒作画图来。
云中罗绮香风落,月底笙歌醉梦回。
莫怪江山苦相助,骚人没后得真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仙境般的宜春古台,诗人以此为背景,抒发了对理想官员和真才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首句“谪官谁住小蓬莱”通过比喻,将现实中的贬官(被降职的官员)与仙境相联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次句“唯有宜春有古台”,则具体指出了这种理想场所,即宜春之地的古台,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沉淀。
接着,“千里待看毫末去,万家攒作画图来”两句,从视觉和艺术的角度描绘了宜春台的壮丽景色。这不仅是一种个人感受的表达,也是对宜春台作为观赏地点和灵感来源的赞美。千里之远的人都愿意前来一睹风采,甚至将其画入图中,以此珍藏。
“云中罗绮香风落,月底笙歌醉梦回”这两句,则在视觉享受之后转向了听觉和嗅觉的体验。云中的轻纱带着花香随风飘落,月光下的乐声使人沉浸于美妙的幻境之中。
最后,“莫怪江山苦相助,骚人没后得真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与文学创作之间深厚情感的理解。并非是自然界在“帮助”诗人,而是诗人通过观赏自然,获得灵感,创作出不朽的文学作品。这里所谓的“骚人”,指的是古代文人的代表,如屈原等,他们虽然已逝,但其文学才华仍被后世传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宜春台这一特定的地理和文化标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对于文人的怀念与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