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矫陶彭泽,飘飘赋归田。
六月北窗下,五柳衡门前。
有巾将漉酒,有琴慵上弦。
老死无储粟,扣门语可怜。
亦有白居士,分司饶俸钱。
既卜洛中宅,常开花下筵。
侍儿蛮素娇,宾客韦刘贤。
杨枝歌子夜,霓裳舞春烟。
伊余慕古人,冉冉迫中年。
局蹐忽已久,未得一日欢。
幸有祖父庐,兼之江郭田。
虽缺声伎奉,不乏腐儒餐。
为白非所望,为陶谅难堪。
揣分得所处,将处陶白间。
矫矫陶彭泽,飘飘赋归田。
六月北窗下,五柳衡门前。
有巾将漉酒,有琴慵上弦。
老死无储粟,扣门语可怜。
亦有白居士,分司饶俸钱。
既卜洛中宅,常开花下筵。
侍儿蛮素娇,宾客韦刘贤。
杨枝歌子夜,霓裳舞春烟。
伊余慕古人,冉冉迫中年。
局蹐忽已久,未得一日欢。
幸有祖父庐,兼之江郭田。
虽缺声伎奉,不乏腐儒餐。
为白非所望,为陶谅难堪。
揣分得所处,将处陶白间。
此诗《咏怀》由明代诗人袁宗道所作,通过对比陶渊明与白居易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首句“矫矫陶彭泽,飘飘赋归田”描绘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形象,以“矫矫”和“飘飘”形容其洒脱不羁,赋诗自娱的生活状态。接着“六月北窗下,五柳衡门前”进一步展现其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有巾将漉酒,有琴慵上弦”则刻画出陶渊明在闲暇时饮酒抚琴的情景,表现其生活中的悠闲与自在。“老死无储粟,扣门语可怜”则暗示了陶渊明晚年生活虽简朴,却也充满了知足与淡泊。
接下来,“亦有白居易,分司饶俸钱”转而描述白居易在官场的风光与富裕,与陶渊明形成鲜明对比。“既卜洛中宅,常开花下筵”描绘了白居易在洛阳的奢华生活,宴请宾客,享受繁华。
“侍儿蛮素娇,宾客韦刘贤”进一步强调了白居易生活中的享乐与社交,而“杨枝歌子夜,霓裳舞春烟”则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华美。
最后,“伊余慕古人,冉冉迫中年”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感到了岁月的流逝。“局蹐忽已久,未得一日欢”则流露出对现实生活中忙碌与压力的不满,渴望短暂的快乐与放松。“幸有祖父庐,兼之江郭田”描述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状况,虽然缺乏娱乐与奢华,但也有着简单的生活与土地的依托。“虽缺声伎奉,不乏腐儒餐”表明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态度,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为白非所望,为陶谅难堪”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揣分得所处,将处陶白间”则体现了诗人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追求一种介于隐逸与世俗之间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与白居易不同生活境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忙碌与压力的反思,展现了其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对西山摇落,又匹马,过并州。
恨秋雁年年,长空澹澹,事往情留。
白头。
几回南北,竟何人、谈笑得封侯。
愁里狂歌浊酒,梦中锦带吴钩。
岩城笳鼓动高秋。
万灶拥貔貅。
觉全晋山河,风声习气,未减风流。
风流。
故家人物,慨中宵、拊枕忆同游。
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
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
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
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
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麹蘖埋。
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君言病岂无媒。
似壁上雕弓蛇暗猜。
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
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
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