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说身同云片閒,南游何事亦思还。
禅心已寄生灭外,浮迹宁存来往间。
竖佛谁能酬一偈,持灯行且照千山。
莫将空性呵难别,师去吾今又闭关。
祇说身同云片閒,南游何事亦思还。
禅心已寄生灭外,浮迹宁存来往间。
竖佛谁能酬一偈,持灯行且照千山。
莫将空性呵难别,师去吾今又闭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的《送宾山大士还钱塘》。诗中以“祇说身同云片閒”开篇,描绘了宾山大士如同闲云般自由自在的形象,表达了对宾山大士南游的感慨。接着,“南游何事亦思还”一句,似乎在询问宾山大士为何会有归心,引出下文对宾山大士内心世界的探索。
“禅心已寄生灭外,浮迹宁存来往间。”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宾山大士的内心世界,他的心灵已经超脱于生死之外,不再为世间事物所困扰;而他的行迹虽多变,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来来往往,暗示着宾山大士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竖佛谁能酬一偈,持灯行且照千山。”这里通过对比竖立的佛像与宾山大士手持的灯,表达了宾山大士不仅拥有智慧(灯象征智慧),还能照亮他人(千山象征众多需要引导的人)。宾山大士的行为和精神,如同灯塔一般,指引着他人前行。
最后,“莫将空性呵难别,师去吾今又闭关。”这两句表达了对宾山大士离去的不舍,同时也表明了诗人自己将再次闭关修行,继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整首诗通过对宾山大士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其精神境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