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伯襄太史招同马伯起赵裕子载酒访余丹丘各赋二律·其二》
《李伯襄太史招同马伯起赵裕子载酒访余丹丘各赋二律·其二》全文
明 / 李云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丹台寂历锁青氛,几处花蹊起鹤群。

访道偶逢香案吏,焚香同礼玉晨君。

花间听鸟斟琼液,石上题诗染白云。

兴剧不知归路晚,孤亭萝月坐氤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访道图景。诗人李云龙以细腻的笔触,将访道者在丹丘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

首联“丹台寂历锁青氛,几处花蹊起鹤群”描绘了访道之地的清幽与神秘。丹台,象征着道教修炼的圣地;青氛,指环绕山间的轻雾,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几处花蹊旁,鹤群翩翩起舞,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喻了仙道之境的祥和与高洁。

颔联“访道偶逢香案吏,焚香同礼玉晨君”则展现了访道者与道家人士的相遇。香案吏,可能是指负责管理道场事务的道士;玉晨君,是道教中的神祇之一,此处借指道家的尊崇对象。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对道家文化的敬仰之情。

颈联“花间听鸟斟琼液,石上题诗染白云”进一步描绘了访道者在自然中的体验。花间听鸟鸣,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鸟儿似乎在为访道者斟满琼浆玉液,寓意着精神上的滋养。石上题诗,白云染色,既表现了访道者的雅致情趣,也暗示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尾联“兴剧不知归路晚,孤亭萝月坐氤氲”则收束全诗,表达了访道者沉浸在自然美景与道家文化中的忘我状态。兴剧,即兴而热烈,形容访道者在美景与文化交融中产生的强烈情感。孤亭萝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但这种孤独并非寂寞,而是心灵深处的宁静与满足。坐氤氲,意味着访道者在弥漫的云气中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访道者在自然与道家文化中寻觅精神寄托的过程,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作者介绍

李云龙
朝代:明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时名士多严事之。绌于遇,以赀游国学,卒无成。走塞上,客东莞袁崇焕所。时崇焕总制三边,威名大震,云龙在幕参其谋。既而崇焕死,遂为僧,称二严和尚。明亡,不知所终。著有《雁水堂集》、《啸楼前后集》、《遗稿》、《别稿》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李云龙诗,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手抄本《啸楼诗集》为底本,参校以广东省地方文献馆民国铅印本《啸楼集》及清温汝能《粤东诗海》。
猜你喜欢

江都平解严诗

肃旗简庙律,耸钺畅乾灵。

朝晏推物泰,通渥抃身宁。

击辕歌至世,抚壤颂惟馨。

(0)

诗一十七首·其十七紫微夫人作

云草荫玄方,仰感旋曜精。

诜诜繁茂萌,重德必克昌。

(0)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其六歌肃宗明皇帝

明明肃祖,阐弘帝祚。英风夙发,清晖载路。

奸逆纵忒,罔式皇度。躬振朱旗,遂豁天步。

宏猷渊塞,高罗云布。品物咸宁,洪基永固。

(0)

子夜四时歌.春歌二十首·其四

妖冶颜荡骀,景色复多媚。

温风入南牖,织妇怀春意。

(0)

数诗

一往纵神怀,矫迹步玄阐。

(0)

巨鳌戴蓬莱,大鲲运天池。

倏忽云雨兴,俯仰三州移。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