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茫茫处,开轩榻绛州。
水光自湿研,不用汲池流。
万顷茫茫处,开轩榻绛州。
水光自湿研,不用汲池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万顷茫茫处”这一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广阔无垠、水天一色的境界之中。诗人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建造“水墨轩”,不仅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暗示了内心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
“开轩榻绛州”一句,不仅点明了轩的位置,更通过“绛州”这一地名,赋予了空间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的特色。这里,“开轩”二字,既展现了轩的开放性,又暗示了主人待客的热情与豁达。
接下来,“水光自湿研,不用汲池流”两句,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了高潮。水光与砚台相映成趣,自然界的元素与文人的雅趣巧妙融合,无需额外的劳作,水自能润泽砚石,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这种不需人工刻意维护的自然状态,恰恰是诗人所追求的简单、纯粹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生活哲理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在繁忙与喧嚣中寻求心灵的宁静,是这首诗留给读者最深的启示。
庐山望不极,湖影澹遥空。
时见双飞瀑,宛如驾白虹。
穿云开罨画,喷玉斗玲珑。
倒射潭涡黑,全蒸闪日红。
为波常注壑,入汉共朝东。
远与三江接,平分九派同。
荣光浮潋滟,灏气挟鸿濛。
毂日扶桑转,经天碣石通。
川宁学海至,山象出泉蒙。
触目纷为异,谁知造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