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十一去思堂》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十一去思堂》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丞相临人以惠和,三年乡校起弦歌。

至今旌旆曾游处,犹道当时乐事多。

(0)
注释
丞相:古代官职,指宰相级别的官员。
惠和:仁慈和顺。
乡校:古代的地方学校或教育机构。
弦歌:借指教育和文化活动,古时以琴瑟伴奏教学。
至今:到现在。
旌旆:旗帜,代指军队或官员出行时的仪仗。
游处:曾经游历或驻留的地方。
乐事:快乐的事情,此处指美好的回忆。
翻译
丞相用仁爱和煦的态度治理百姓
他在任期内兴办乡校,教化盛行,弦歌不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作品,名为《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十一)去思堂》。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赞美。

“丞相临人以惠和”,这句描写了丞相以宽厚和善的态度对待百姓,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三年乡校起弦歌”,则表达了在乡校中学习、歌唱的愉快场景,这里“三年”可能指的是时间的长短,也许是在强调那段时光的纯粹与美好。

至于“至今旌旆曾游处,犹道当时乐事多”,诗人通过对过去游历之地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刻的怀念。这里的“旌旆”指的是古代用于装饰或标志的旗帜,也可能象征着特定的场所或者事件。而“犹道当时乐事多”则是说这些地方至今仍然让人提起当年的快乐经历,感慨万分。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回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逸句

吟中双鬓白,笑里一生贫。

(0)

首秋闻雁并怀敦煌知己

戎庭节物由来早,倏忽霜秋被寒草。

旅雁噰噰□□□,羁人夜夜心如捣。

与君离别恨经年,何事音书遂黯然。

肠断祇今□□□,□知西北泣云烟。

(0)

忽有故人相问以诗代书达知己两首·其二

自闭荒城恨有馀,未知君意复何如?

非论阻碍难相见,亦恐猜慊不寄书。

(0)

紫骝马

春草正萋萋,荡妇出空闺。

识是东方骑,犹带北风嘶。

扬鞭向柳市,细蹀上金堤。

愿君怜织素,残妆尚有啼。

(0)

送神·其五

俾栖粮,维万箱。皇情畅,景命昌。

(0)

永明乐十首·其九

生蔑苎萝性,身与嘉惠隆。

飞缨入华殿,屣步出重宫。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