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动三日,沟塍皆怒流。
风凉欺酒力,喜色寄诗愁。
不待桑林祷,俄宽杞国忧。
丰登知有象,满听载涂讴。
一雨动三日,沟塍皆怒流。
风凉欺酒力,喜色寄诗愁。
不待桑林祷,俄宽杞国忧。
丰登知有象,满听载涂讴。
这首宋诗描绘了雨后乡村的生动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首句"一雨动三日,沟塍皆怒流",通过"一雨"和"三日"的夸张描述,展现了雨水连绵不断,使得沟渠农田中的水流湍急,充满力量。"风凉欺酒力",诗人感受到秋风的凉意,即使饮酒也无法抵挡,暗含着诗人因天气变化而略感不适。
"喜色寄诗愁",这里的"喜色"与"愁"形成对比,诗人虽然表面上带着喜悦,但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忧虑。他无需等待农事丰收的正式宣告,"不待桑林祷",已能预感到丰年的迹象,然而这份期待中仍带有杞人忧天般的忧虑。
最后一句"丰登知有象,满听载涂讴","丰登"象征着丰收,"有象"表明迹象明显,乡民们的欢歌载道,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庆祝的氛围。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山居不思家,家居山在念。
去之秋涉冬,自然看一变。
衰柳如燥发,冬荷掀败扇。
霜橘罥娟筱,青隐朱颜倩。
山菊当花时,欲开不肯先。
迟迟殿霜英,寒篱意高狷。
严气汰丰条,劲风搜梅箭。
心知花未开,绕树日百遍。
众木次第疏,林外山渐见。
散步草堂前,日日开生面。
樵馀寒木乔,暮鸟认巢便。
冬月胜秋月,习于山者辨。
长病荒酒杯,畏寒远笔砚。
添炉撷松子,霜夕鬨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