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湘江捲画帘,清歌应拟雪梅兼。
生成水国能禁火,高卧冰盘不受炎。
天地有情容我老,水云无恙许惟添。
素心近得渔翁识,明月清江梦若恬。
尽日湘江捲画帘,清歌应拟雪梅兼。
生成水国能禁火,高卧冰盘不受炎。
天地有情容我老,水云无恙许惟添。
素心近得渔翁识,明月清江梦若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湖上白莲的深情赞美与向往。首句“尽日湘江捲画帘”以湘江为背景,展现了一幅悠远宁静的画面,仿佛画卷缓缓展开,引人入胜。接着,“清歌应拟雪梅兼”则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想象着如同雪梅般清雅的歌声在空中飘荡,增添了几分高洁与脱俗之感。
“生成水国能禁火,高卧冰盘不受炎”两句,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水国象征着远离尘嚣的避世之地,禁火与不受炎则寓意着摆脱了人间的烦恼与热忱,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凉。
“天地有情容我老,水云无恙许惟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与天地对话,表达出自己愿意在自然中老去的愿望,同时也期待着水云间的美好能够不断增添,给予心灵更多的滋养与慰藉。
最后,“素心近得渔翁识,明月清江梦若恬”则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通过与渔翁的相似心境,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而明月清江的梦境,则是这份宁静与和谐的极致体现,暗示着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切渴望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湖上白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重阳无雨。向别径侦秋,灵祠载酒。
满地紫苔,半庭黄叶,掩映夕曛如绣。
不似少游风景,对此那堪回首。低回久。
叹惠陵古木,寒鸦依旧。偕友。
登高去,恅愺心情,问有人知否。
落帽且嘲,采萸聊祓,已在酒阑时候。
思量一年一会,今日之游已彀。人散后。
欲拈毫题壁,西风正骤。
南湖日暮。尽消遍游尘,总宜船橹。
瘴雨飘襟,蛮花侧帽,今日江湖倦旅。
为问渔庄蟹舍,何似马人龙户。听夜雨。
暗潮生,还有婆留射否。
是处深巷畔,碎远春声,点点都昙鼓。
鹤去亭孤,龙移潭冷,望到江莲白羽。
几日竹林游迹,拍遍梅边乐句。
莫苦忆武昌鱼,试脍宋家霜缕。
幽闲疏淡,是秋人情性。写上生绡忒心肯。
采香携句去,好处成猜,无限意、天壤何人消受。
小池凭自照。瘦了容光,羞对芙蓉旧时镜。
把酒向篱东,知自何生,孤根结、陶家三径。
便拼取、襟期镇相怜,度世外黄昏,月凉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