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沈阳剩惮师·其二》
《寄沈阳剩惮师·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汉家臣妾尽,馀尔牧羝人。

自食天山雪,长怀上苑春。

短书无雁寄,愁鬓带霜新。

夜夜闻笳吹,因君泪满巾。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寄沈阳剩惮师(其二)》。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首句“汉家臣妾尽,馀尔牧羝人”,以“汉家臣妾”喻指自己曾有的荣华与归属感,如今“尽”了,只剩下“牧羝人”的身份,即像汉朝使节苏武那样,被流放到遥远的地方,孤独地放牧羊群。这里借用了苏武牧羊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或流放的境遇。

接着,“自食天山雪,长怀上苑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述了诗人身处恶劣环境,只能依靠自然界的冰雪为生;另一方面,却始终心系着故乡的美好,怀念着曾经繁华的上苑,即京城或宫廷的春天景象。这种强烈的反差,既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眷恋,也体现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

“短书无雁寄,愁鬓带霜新”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在无法通过书信传递消息的情况下,诗人只能独自承受离愁别绪,岁月的流逝在他头上留下了新的白发。这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最后,“夜夜闻笳吹,因君泪满巾”将情感推向高潮。每到夜晚,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胡笳声,不禁思绪万千,泪水湿透了衣襟。胡笳声是边塞特有的音乐,常与思乡之情相联系。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哀愁,也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乡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处境时的坚韧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缴回太守赵庸斋照牒

闭关方喜得幽栖,何用邦侯更品题。

自分终身守环堵,不将一步出盘溪。

(0)

乡饮酒唱和诗

两轓来自殿东西,要使旴民习俗移。

可但官条扶世教,更从乡饮叙伦彝。

一堂礼乐情何厚,四面衣冠乐有仪。

我老亦陪宾席后,蹒跚非据只心知。

(0)

徐进斋得古铜香炉具象鼻眼博古图谓之象鬲属余赋之虽不足言诗聊记曾见·其二

愿得身游海外天,蓬莱顶上觅沈笺。

为君唤起槐安梦,细读南华内外篇。

(0)

坐睡

世事困缠纠,谁能复自然。

看书得坐睡,此乐出于天。

一适万虑远,重寻已非先。

相逢问尊宿,会我无心禅。

(0)

化盐

曾经万锻不消融,从此功归鼎鼐中。

四海丛林今淡薄,何妨随处展家风。

(0)

破山

两雄用壮勒不回,触断山脊青崔嵬。

挟风卷雨上方去,旱火击翻平地雷。

涧松盘拿俯巍跨,铁干铜柯闯云罅。

鲜风不断璎珞珠,桧老枝腴乱零挂。

四老墓田樵牧践,莽堙蓁塞无人剪。

振古芳尘玉象高,印泥遗爪霜鸿远。

旧吟新扁皆珠璧,雕梁雪壁昏题迹。

水流山空春昼长,番令人忆赞公房。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