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背群松拱,楼台耸半空。
鸟声深树里,人影夕阳中。
远岫齐凝霭,轻帆乍稳风。
漉巾何处好,江水酒池同。
山背群松拱,楼台耸半空。
鸟声深树里,人影夕阳中。
远岫齐凝霭,轻帆乍稳风。
漉巾何处好,江水酒池同。
这首清代杨葆光的《登巾子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秀美的山水画面。首句“山背群松拱”,形象地写出山势起伏,松树环绕,如同自然的拱门,展现出山的雄浑与生机。次句“楼台耸半空”,则描绘了高处的楼阁亭台,矗立在半山腰,显得挺拔壮观。
“鸟声深树里”和“人影夕阳中”两句,通过动静结合,将自然与人的活动巧妙融合。鸟儿在茂密的树林中鸣叫,增添了生动的音响元素,而夕阳余晖下的人影,则透露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氛围。
“远岫齐凝霭”描绘远处山峦被薄雾笼罩,增添了一份朦胧美,而“轻帆乍稳风”则暗示着江面上船只乘风徐行,画面富有动态感。最后,“漉巾何处好,江水酒池同”以问句收尾,诗人借漉巾(古代擦汗或饮酒的布巾)表达了对江水清澈、如酒池般的美景的向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巾子山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