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倪同知加冠服致仕》
《倪同知加冠服致仕》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行春露冕未须奇,章服还加去郡时。

汉吏不求名赫赫,闽山犹怪去迟迟。

十年佐政心如水,七县生灵口似碑。

我欲留君犹未得,江边父老亦奚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退休的地方官倪同知在卸任之际的复杂心情与地方百姓的不舍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员与地方民众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首句“行春露冕未须奇”,以“行春”点出官员在春天巡视地方的场景,而“露冕”则暗示其身份尊贵。然而,“未须奇”三字却透露出一种谦逊的态度,表明这位官员并不追求外在的荣耀与赞美,而是以实际行动践行职责。

接着,“章服还加去郡时”一句,描述了官员在离开任职之地前重新穿戴官服的场景,这一细节既体现了对职务的尊重,也暗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

“汉吏不求名赫赫,闽山犹怪去迟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扬了汉代官吏不求个人名利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则以“闽山犹怪”表达出人们对这位即将离职的官员的不解与惋惜,突显了其在地方的影响力与贡献。

“十年佐政心如水,七县生灵口似碑”则是对官员执政期间清廉公正、深得民心的赞誉。十年的辅佐政务如同平静的流水,无声却持久地滋养着这片土地;而“七县生灵口似碑”,形象地比喻了百姓对官员的感激之情,如同碑文一般铭记在心。

最后,“我欲留君犹未得,江边父老亦奚为”表达了诗人对倪同知离职的遗憾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地方百姓对于这位官员离去的深切不舍。诗人虽欲挽留,但现实却无法改变,只能面对江边父老的困惑与失落,这不仅是对离别的一种哀叹,也是对官员与民众之间深厚情感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官员与地方民众之间复杂而真挚的关系,以及对权力与责任、荣誉与奉献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次韵朱李二君见寄二首·其一

东阡北陌坐淹时,偶为高风振羽仪。

十丈莲花开处远,三年楮叶刻成迟。

鬓毛但速安仁老,钱粟难输曼倩饥。

尚赖故人遥省忆,发挥春色有新诗。

(0)

高宗郊前朝献景灵宫二十一首·其二升殿用《乾安》

帝既临飨,罄兹精意。对越在天,爰升紫陛。

孔容翼翼,保承丕绪。孝奉天仪,永锡尔类。

(0)

兵后刘秀宽见过

冉冉岁云暮,閒居安所之。

途穷身是累,痛定语犹悲。

衰鬓数茎雪,空囊一卷诗。

儒衣例如此,惜也不逢时。

(0)

采桑子

秋千散后朦胧月,满院人闲。几处雕阑。

一夜风吹杏粉残。昭阳殿里春衣就,金缕初乾。

莫信朝寒。明日花前试舞看。

(0)

感事

功名富贵总愁予,南北东西尽畏途。

悔不读书徒语尔,老来悔读少年书。

(0)

旅次大风

腊尾春头难作客,借书数帙共徘徊。

洛阳东风远寻我,水波参折冯陵来。

可怜难问洛阳事,念我邑墓有馀哀。

汉儿辫发益胡军,望望都门何日开。

勤王之师未肯发,怒飙激起无摧颓。

黄河高浪大岯山,金贼欲遁不得回。

吴樯楚柁日千里,大府有粟宁待催。

朝廷号令必偃物,我得归到孝王台。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