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
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
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
只幽兰轩远,烬灰难觅。
且醉金梁桥上月,休寻萼绿堂前石。
卷西风,片叶忽飞来,迎秋笛。
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
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
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
只幽兰轩远,烬灰难觅。
且醉金梁桥上月,休寻萼绿堂前石。
卷西风,片叶忽飞来,迎秋笛。
这首《满江红》是清代词人顾贞观在汴梁怀古时所作,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开篇“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诗人以反问起笔,表达了对六朝繁华不再的感慨,引出对历史遗迹的哀叹。接着“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一句,通过“铜驼荆棘”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昔日繁华之地如今荒凉破败的景象,暗含着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深刻思考。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汴梁古城的荒凉景象,高高的波浪摧毁了城墙,平沙覆盖了藏书的墙壁,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无情摧残。接下来“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回顾历史,心中涌动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也有对现实荒凉的无奈。
“朱仙镇,陈桥驿,相望处,城南北”几句,通过列举具体的地点,勾勒出汴梁城的广阔范围,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朱仙镇之战、陈桥兵变等,这些事件虽已成往事,但依然影响着这片土地。
“只幽兰轩远,烬灰难觅”将笔触转向个人情感,幽兰轩象征着往日的美好与宁静,而“烬灰难觅”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遗憾。最后,“且醉金梁桥上月,休寻萼绿堂前石”两句,诗人选择在金梁桥上赏月,借酒浇愁,放弃了寻找萼绿堂前的石头,寓意着在面对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失落时,只能寻求暂时的慰藉。
“卷西风,片叶忽飞来,迎秋笛”以自然界的景象结束全词,西风吹过,一片落叶飘然而至,仿佛是历史的回响,又似是秋天的笛声,唤起了人们对过往的回忆与思考。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汴梁古城的怀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