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槜李至毗陵道中·其四》
《自槜李至毗陵道中·其四》全文
宋 / 杨冠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满目江山无限情,夫差城郭暮云平。

当时不竞黄池长,一再何由致越兵。

(0)
注释
满目:放眼望去。
江山:壮丽的山河。
无限情:无尽的情感。
夫差:吴王夫差。
城郭:城墙。
暮云平:傍晚的云雾。
当时:当初。
不竞:失利。
黄池长:黄池之争(春秋时期诸侯会盟)。
一再:多次。
何由:如何。
致:引来。
越兵:越国的军队。
翻译
满眼望去是壮丽的江山,夫差城的城墙在傍晚的云雾中显得平静。
如果当初不是在黄池之争中失利,又怎么会多次引来越国的军队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冠卿的作品,名为《自槜李至毗陵道中·其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往的反思。

首句“满目江山无限情”,诗人以一个宏大的视角,将自己所见之景融入到无尽的情感中,这里的“江山”象征着自然与历史的丰富内涵,“无限情”则体现了诗人对这一切的深厚感情。

紧接着的是“夫差城郭暮云平”,这里借用了古代吴国国王夫差的故事,通过对其都城及城郭在傍晚时分的宁静描写,传递出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绪。诗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过去荣华如今已成空谷的感慨。

第三句“当时不竞黄池长”,提到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黄池之盟,一个强国之间为了平衡利益而进行的和会。这里“不竞”意味着当初各方并没有展现出真正的力量对比,这里的“黄池长”则暗示了历史事件的漫长与复杂。

最后一句“一再何由致越兵”,诗人在问自己,为什么一次次地会去追忆那些古老的战事。这里的“致越兵”可能是指通过对过去战争的思考来寻找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或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情怀和个人情感,还透露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刻哲思。

作者介绍

杨冠卿
朝代:宋   字:梦锡   籍贯:江陵(今属湖北)   生辰:1138-?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菩萨蛮.丸月又圆,家书久杳,倚声成句,简寄宣南

银釭冷飐空闺影。铜壶滴得秋魂醒。欲向梦中寻。

山高水又深。水纹幽恨结。山色离愁叠。

闲煞月团圞。无人共倚栏。

(0)

卜算子.前题

花绕玉屏风,氤氲兰麝馥。

何事吹箫向碧空,鸾凤调琴曲。

惜别酒频添,侍儿催画烛。

此后相思几上楼,终日求人卜。

(0)

虞美人.前题

庭前芳树朝朝改。尚有馀芳在。年光背我去悠悠。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时欲别魂俱断。

试取鸳鸯看。不挑红烬正含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0)

扬州慢

万点疑星,四围如画,往来半是灯舟。

正繁弦急管,响彻大江流。

忆邗上、湖亭逭暑,清歌檀板,鼓吹都休。

怎人移星换,旬馀疑隔三秋。

一轮皓月,喜此时、同照山丘。

更烛影摇红,波光耀彩,几费凝眸。

生怕汝南鸡唱,知慈云、返棹难留。

这馀辉长夜,顿添无限新愁。

(0)

浣溪沙.春日

细雨庭皋湿翠苕。深红浅碧缀良宵。

东风惹得燕嗔娇。

杨柳丝摇春不定,梨花粉褪月无聊。

年年空自锁春饶。

(0)

浪淘沙.春景

杨柳弄柔黄。缕缕纤长。海棠风醉艳红妆。

折取一枝归绣户,细玩春光。春日对春妆。

莺燕笙簧。横塘三月水流香。

贴水荷钱波动处,两两鸳鸯。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