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根烟筱出毫端,遍洒文笺与素纨。
今日风光公独远,空馀遗墨后人看。
云根烟筱出毫端,遍洒文笺与素纨。
今日风光公独远,空馀遗墨后人看。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题高教授写竹(其二)》。诗中描绘了高教授以笔墨挥洒竹子的场景,展现了竹子在文人墨客心中的独特地位和艺术魅力。
首句“云根烟筱出毫端”,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竹子比作从云根和烟雾中生长而出的细小竹笋,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初生状态,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清雅脱俗的气质。
次句“遍洒文笺与素纨”,进一步描述了高教授以笔墨在文稿和素绢上尽情挥洒的情景。这里的“文笺”指的是书写用的纸张,“素纨”则是指白色的丝织品,两者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书写材料。这一句不仅表现了高教授对竹子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投入,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第三句“今日风光公独远”,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高教授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视角和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风光”既可理解为自然风光,也可理解为艺术成就或个人风采。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高教授艺术追求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作品超越了世俗的繁华,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
最后一句“空馀遗墨后人看”,则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展望了高教授作品的流传和影响。这句话意味着高教授的作品将在未来被后人欣赏和传颂,成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体现了对艺术永恒价值的肯定和对后世艺术传承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教授写竹场景的描绘,展现了竹子作为艺术题材的独特魅力,以及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展现出的个性、情感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艺术传承和文化发展的美好愿景。
乾坤不许一尘隔,谁倒天河濯秋色。
鹄鹭心性冰雪魂,造物著意不仓卒。
星斗并焕仰斯文,准绳不愆宗绝德。
当年只作充闾喜,不知此人系邦国。
锦囊名章小游戏,上公启齿叹孤出。
太白要是天上人,少陵屡作诸侯客。
朝来日照黄金卮,诸生登堂作生日。
凤麟媲德公厌闻,丹砂续年笑无益。
试问公家白发翁,五千微言不老术。
一丝架空居,巧若出杼机。
弥纶不知劳,终日周遭驰。
相彼造为艰,中有鸱鸮诗。
岂独考其室,为罝陷群飞。
口腹共此累,坐叹宁以疵。
微我畋渔意,其端讵庖牺。
雨过助浮妄,大小出琲玑。
疾风轻群脆,觑隙防藩篱。
摩挲一寸腹,吾庐正于兹。
火金鏖攻电雷击,风从西来火折北。
向来胜负吾已分,物极而颠势其必。
露盘清濯房栊秋,冰壶冷浸乾坤骨。
明河指点三星横,天上灵期有幽约。
寒机轧轧终年思,危桥纳纳万山隔。
不知今夕果何夕,洞房幽欢寸阴疾。
仙人与世当异驰,一念萧然證无极。
情之所钟岂其然,婉娈合匹此疑亵。
巫娥神力造化通,抚摩神禹授秘策。
百灵后先相开凿,脱我蛟鳄骨再肉。
楚大夫玉何人哉,枕茵诬之神所殛。
姑置是事勿复问,一扇微凉万金直。
有景如此可小了,况复我友一世杰。
其文如玉雅过之,共作清诗洗污蔑。
儿曹瓜果罗庭除,拜祈天孙巧可乞。
何如侑我花前樽,得巧未必如得拙。
君看鸣鸠安鹊巢,大胜狡兔营三窟。
《七夕》【宋·李流谦】火金鏖攻电雷击,风从西来火折北。向来胜负吾已分,物极而颠势其必。露盘清濯房栊秋,冰壶冷浸乾坤骨。明河指点三星横,天上灵期有幽约。寒机轧轧终年思,危桥纳纳万山隔。不知今夕果何夕,洞房幽欢寸阴疾。仙人与世当异驰,一念萧然證无极。情之所钟岂其然,婉娈合匹此疑亵。巫娥神力造化通,抚摩神禹授秘策。百灵后先相开凿,脱我蛟鳄骨再肉。楚大夫玉何人哉,枕茵诬之神所殛。姑置是事勿复问,一扇微凉万金直。有景如此可小了,况复我友一世杰。其文如玉雅过之,共作清诗洗污蔑。儿曹瓜果罗庭除,拜祈天孙巧可乞。何如侑我花前樽,得巧未必如得拙。君看鸣鸠安鹊巢,大胜狡兔营三窟。
https://shici.929r.com/shici/Xlm7i2Dz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