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其二》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滔滔四海我知津,每愧先生植杖芸。

自少多言晚闻道,从今闭口不论文。

滟翻白兽樽中酒,归煮青泥坊底芹。

要识老僧无尽处,床头牛蚁不曾闻。

(0)
注释
滔滔:形容水流或事物众多。
四海:指天下、全世界。
津:渡口,这里比喻知识或学问的入口。
愧:感到惭愧。
先生:对老师的尊称。
植杖芸:古人以耕种为学,植杖(扶杖)芸(除草),象征勤奋学习。
少:年轻。
闻道:领悟道理。
闭口:停止说话。
不论文:不谈论文章。
滟翻:液体波动的样子,形容酒的晃动。
白兽樽:装饰有白色兽纹的酒杯。
归煮:回家后烹煮。
青泥坊底:指地名,也可能暗指清静之地。
芹:芹菜,这里代指普通的菜肴。
老僧:年长的僧人,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
无尽处:深不可测之处,指学问的深度。
床头牛蚁:床边的小事,比喻琐碎之事。
不曾闻:从未提及。
翻译
我深知世间广阔,常感先生耕耘学问之深沉。
年少时话多晚得智慧,从此沉默不再谈论文章。
美酒在白兽纹的酒杯中摇曳,回家后煮芹菜于青泥坊底。
想要了解我这老僧的深邃,就连床头的琐事我也未曾提及。
鉴赏

这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文学风格诗作,语言简洁而深邃,充满了哲理和自嘲的情趣。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古圣先贤的差距,表达了自己的谦逊态度和对知识无边的感慨。

“滔滔四海我知津”一句,以宏大的水势象征广博的学问,诗人自称已经掌握了学习的门径,这里“津”指的是渡口,引申为知识的入门。

“每愧先生植杖芸”则是对古代圣贤之德的仰望与自我能力的反思,“先生”通常指的是孔子或其他伟大的教育家,“植杖”是一种在行走时用作辅助的长棍,常被用来比喻学问之路,诗人表达了对这些圣贤之德的敬仰与自愧。

“自少多言晚闻道”一句流露出诗人的自嘲和反省,承认自己年轻时过于好辩,而真正理解到生命中的真理却是在较晚的时候,这里“道”指的是人生的真谛或哲学上的真理。

“从今闭口不论文”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未来行为的决心,决定不再过多发言,而是专注于内在的修养和学习。

接下来的两句“滟翻白兽樽中酒,归煮青泥坊底芹”,通过描绘一幅隐逸生活的图景,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以及愿意回到简朴自然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滟翻”形容酒在器皿中翻腾,“白兽樽”可能是指一种精美的酒具,而“归煮青泥坊底芹”则描绘了一种回归田园,过简单生活的情景。

最后两句“要识老僧无尽处,床头牛蚁不曾闻”,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一位心境超然的老僧的差异,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这里的“要识”意为想要认识或理解,“老僧无尽处”指的是老僧的心灵世界是深不可测的,而“床头牛蚁不曾闻”则是在强调诗人对这种高远境界的无知,"牛蚁"是一种昆虫,常用来比喻世间琐事。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通过与圣贤之德的比较和对未来行为的决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哲学思考和个人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兰叶青青兰叶长,美人从古在潇湘。

花多只为三闾发,采入离骚万古香。

(0)

瓶花辞

兰菊芙蓉及野梅,桂花同带早霜开。

折归分向铜瓶插,几种幽香入梦来。

(0)

题铁桥翁黄山画册·其三

汝在罗浮紫翠重,不知身亦老人峰。

仙人自古多为石,黄石生时是赤松。

(0)

寄答新安黄黄生·其四

洪仲当年著述多,凭君收拾与诗歌。

黄山此日多山鬼,泣抱遗书向女萝。

(0)

题吴季六所画黄山松·其八

龙颠虎倒在峰峰,尽是将军汉代松。

鳞甲不妨三寸厚,耐他冰雪过玄冬。

(0)

秣陵春望有作·其十四

榆柳青青万井烟,游人隔袖揖金鞭。

桃花不解王孙恨,开遍燕姬酒肆边。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