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薪尽室空然,万象何妨在眼前。
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
山门影落秋风树,水国光凝夕照天。
借问荀家兄弟内,八龙头角让谁先。
一炉薪尽室空然,万象何妨在眼前。
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
山门影落秋风树,水国光凝夕照天。
借问荀家兄弟内,八龙头角让谁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居简出的高僧生活状态和心境。"一炉薪尽室空然,万象何妨在眼前"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尘世万象的超然与观照,内心宁静而不为外物所扰。
"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则透露了诗人偶尔兴起时会寻找佛经中的句子,但随后便放下世间的执着,安于禅定之中。这里体现了佛家修行的境界,即在有意志力的时候追求智慧,而当心生疲惓时,则安住于禅定的平和。
"山门影落秋风树,水国光凝夕照天"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宁静画面。秋风吹过,树影投射在空寂的山门之上;远处的水国,阳光凝聚,映照着晚霞,这是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细腻感受和艺术加工。
"借问荀家兄弟内,八龙头角让谁先"则是在询问同在佛法修行中的朋友或师兄弟之间关于证道次第的问题。这句诗充满了对佛法深入探讨与修持的热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佛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的融合,以及诗人对禅学深邃理解与个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