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秋增痛,衰容日减华。
脸霞怜竹叶,鬓雪妒菱花。
往事嗟何及,归程望转赊。
少年歌舞地,此日属谁家?
病骨秋增痛,衰容日减华。
脸霞怜竹叶,鬓雪妒菱花。
往事嗟何及,归程望转赊。
少年歌舞地,此日属谁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体衰弱、容颜憔悴的景象。"病骨秋增痛,衰容日减华",前两句以深秋为背景,强调病痛的加重和外貌的衰退,"华"字暗示昔日的光彩已不再。接下来的"脸霞怜竹叶,鬓雪妒菱花",运用比喻,脸上的红晕比作竹叶,白发却像菱花般刺眼,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无奈与感慨。
"往事嗟何及,归程望转赊",诗人感叹过去的美好时光再也无法追回,回家的路似乎越来越遥远。最后两句"少年歌舞地,此日属谁家"以反问收尾,昔日热闹的少年游乐之地,如今却不知属于哪个主人,流露出对青春消逝的深深哀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对比,展现了诗人病衰之中的孤独与失落,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萧在半空。
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