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正不寝,骤来寒气增。
檐斜滴野箨,窗缺摇春灯。
孺子睡中语,归人行未能。
前溪波暗长,定已没滩棱。
风味正不寝,骤来寒气增。
檐斜滴野箨,窗缺摇春灯。
孺子睡中语,归人行未能。
前溪波暗长,定已没滩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春夜闻雨》,描绘了春夜寂静中雨声带来的感受。首句“风味正不寝”,写出了诗人因雨声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雨声的清新与宁静。次句“骤来寒气增”,通过雨后微凉的感触,传达出春天夜晚的微妙变化。
第三句“檐斜滴野箨”,细致地描绘了雨滴从屋檐滑落,落在野外竹叶上的声音,形象生动。第四句“窗缺摇春灯”,通过窗户的缝隙和摇曳的灯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氛围。
第五、六句“孺子睡中语,归人行未能”,通过孩子的梦话和未归的旅人的想象,展现了雨夜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增添了诗的温情和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前溪波暗长,定已没滩棱”,诗人由近及远,想象前溪的水位上涨,暗流涌动,表达了对雨势的推测,也寓含了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雨声的韵味,以及它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意境。
戚戚岁云暮,我行适潇湘。
兄弟持我泣,父母泪纵横。
云有薄田畴,卒岁具粢梁。
胡为去万里,骨肉相乖张。
局蹐诉父母,儿自恋家乡。
举事触明宪,置理窜南荒。
程期若星火,不得少留行。
勿复远思念,兄弟善持将。
吞声出门闾,沉痛绝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