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兮本自虚,挺然脱尘迹。
大节欺岁寒,中涵一太极。
心兮本自虚,挺然脱尘迹。
大节欺岁寒,中涵一太极。
这首诗以“竹”为题,借物喻人,通过描绘竹子的特性来表达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向往。
首先,“心兮本自虚”,开篇点明竹子的心性如同人的内心,本应纯净无染,空灵自在。“挺然脱尘迹”,竹子的形态坚挺,不沾染尘世的污浊,象征着诗人超凡脱俗的品质。“大节欺岁寒”,即便在严冬时节,竹子依然保持其坚韧不拔的大节,不畏艰难,比喻人在逆境中坚守正直。“中涵一太极”,竹子内部蕴含着宇宙的和谐与平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自然特性的描绘,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复杂世事中的坚持与自我修养。竹子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成为诗人理想人格的象征。
月也知人意。映晴空、平分秋色,清光如洗。
十里银塘鸥梦冷,满地水云凉气。
遥望极、广寒深里。
桂窟嫦娥蟾影净,叹霓裳零落人间矣。
铅华恨,多如此。共君此夜当沉醉。
漫管他金迷玉瘗,古今尘事。
把盏良宵非易得,况是人生如寄。
怕异日、吴头楚尾。
两处湖天劳望眼,到那时对酒添憔悴。
樽中酒,且深味。
书剑风尘岁月多,还乡何处借明驼。
纵非韩范知忧国,未习孙吴愿荷戈。
花半开时人欲笑,月初圆似镜新磨。
昨宵犹得江湖梦,击楫临风发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