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咸阳览古》
《咸阳览古》全文
唐 / 沈佺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

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ányánglǎn
táng / shěnquán

xiányángqínqiānzǎizuòyíng
bǎnzhùlínguāngjìntánchǎngliùtīngshū

qiáowàngshānhuǒlèifénshū
wéiyǒufēngzàikōngwénhòuzàng

注释
咸阳:秦朝首都。
千载:千年。
盈虚:盛衰变化。
版筑:修建宫殿的工具。
林光:宫殿的光彩。
霤听疏:风声稀疏。
野桥:郊外小桥。
望日:期待太阳升起。
类焚书:像焚烧书籍。
骊峰:骊山。
厚葬:丰厚的陪葬品。
翻译
咸阳曾是秦朝帝王的居所,千年历史中兴衰更迭。
宫殿城墙的光彩已消逝,古老的祭坛只剩风声回荡。
郊外小桥似在期待朝阳,山火仿佛重现焚烧书籍的景象。
如今只剩下骊山依旧,只留下关于丰厚陪葬品的传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历史废墟图景,通过对咸阳城址的描述,抒发了对过去繁华与沧桑变迁的感慨。诗人沈佺期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历史的痕迹,将自然景物与历史事件巧妙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

首句“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通过对秦朝都城咸阳城的描绘,揭示了曾经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千载"表达了时间的漫长,而"坐盈虚"则透露出历史的空虚和无常。

接着,“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进一步描绘了废墟中的景象。"版筑"指的是古代建筑的遗迹,而"林光尽"表明这些曾经的辉煌如今已被树木所覆盖,光线难以穿透。"坛场"是祭祀用的平台或台地,而"霤听疏"则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气息和空旷感。

第三句“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中的“野桥”给人以荒凉的感觉,“疑望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间流逝的迷茫与怀念。而“山火类焚书”则是对历史毁灭性的比喻,可能指秦始皇焚书事件。

最后,“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孤独感。"骊峰"或许是咸阳附近的地标,而“空闻厚葬馀”则意味着虽然听到了关于古代君主墓地的传说,但却感到一种空寂和无尽的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示了历史的沉重与人世的沧桑。沈佺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将咸阳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故事讲述得生动传神。

作者介绍
沈佺期

沈佺期
朝代:唐   字:云卿   籍贯: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   生辰:约656 — 约715

沈佺期(约656—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
猜你喜欢

交游

率尔相会遇,欣然同醉吟。

意外谈笑易,胸中矛戟深。

契合好甘醴,听闻嫌正音。

交结自此始,刎颈当知心。

(0)

读王黄州游官篇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樽。

(0)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

刘郎世胄子,苦学穷渊源。

羞为一掬清,欲效千丈浑。

君看长鲸质,涧壑岂所存。

操觚妙述作,斧凿无纤痕。

钟牙不世出,审音谁复论。

鹓雏理劲翮,云汉思孤鶱。

上追鸾皇游,下弃燕雀喧。

建安誇七子,壮气君可吞。

九衢苦昏霾,槐阴蔽重门。

良辰为我饭,满案馀芳荪。

软语夜达旦,未觉罢神魂。

须知名教乐,不羡富贵尊。

(0)

与定师话别六言·其一

客有来从东越,示余满把琼瑶。

万壑千岩钟秀,故知多士翘翘。

(0)

钟山夜月

万壑千岩夜未央,月华松色共苍苍。

上方已觉无人语,金殿谁焚柏子香。

(0)

杨康功待制所藏醉道士石

天官夜燕琼楼春,一官大醉颓穹旻。

飞光贯地若素练,百里鸡犬声纷纷。

吹风洗雨岁月古,化此顽石良悲辛。

楚山之老颇知异,濯以涧底清漪沦。

霓裳彷佛认羽客,楮冠数寸横秋云。

空斋昼闲戏一击,琅然哀韵还清真。

我闻天官天所陈,虽复暂屈终当申。

烈风迅雷一朝作,却上苍苍朝紫宸。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