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
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
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
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
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
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历史废墟图景,通过对咸阳城址的描述,抒发了对过去繁华与沧桑变迁的感慨。诗人沈佺期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到历史的痕迹,将自然景物与历史事件巧妙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
首句“咸阳秦帝居,千载坐盈虚”通过对秦朝都城咸阳城的描绘,揭示了曾经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千载"表达了时间的漫长,而"坐盈虚"则透露出历史的空虚和无常。
接着,“版筑林光尽,坛场霤听疏”进一步描绘了废墟中的景象。"版筑"指的是古代建筑的遗迹,而"林光尽"表明这些曾经的辉煌如今已被树木所覆盖,光线难以穿透。"坛场"是祭祀用的平台或台地,而"霤听疏"则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清新气息和空旷感。
第三句“野桥疑望日,山火类焚书”中的“野桥”给人以荒凉的感觉,“疑望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间流逝的迷茫与怀念。而“山火类焚书”则是对历史毁灭性的比喻,可能指秦始皇焚书事件。
最后,“唯有骊峰在,空闻厚葬馀”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孤独感。"骊峰"或许是咸阳附近的地标,而“空闻厚葬馀”则意味着虽然听到了关于古代君主墓地的传说,但却感到一种空寂和无尽的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示了历史的沉重与人世的沧桑。沈佺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将咸阳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故事讲述得生动传神。
感义区区谋国士,竟为升平模棱子。
抗章言事来去忙,左提右挈归之理。
见姓书名安且荣,宁问贤愚落青史。
隐居到此当忘言,对月且倒无忧樽。
刘郎世胄子,苦学穷渊源。
羞为一掬清,欲效千丈浑。
君看长鲸质,涧壑岂所存。
操觚妙述作,斧凿无纤痕。
钟牙不世出,审音谁复论。
鹓雏理劲翮,云汉思孤鶱。
上追鸾皇游,下弃燕雀喧。
建安誇七子,壮气君可吞。
九衢苦昏霾,槐阴蔽重门。
良辰为我饭,满案馀芳荪。
软语夜达旦,未觉罢神魂。
须知名教乐,不羡富贵尊。
天官夜燕琼楼春,一官大醉颓穹旻。
飞光贯地若素练,百里鸡犬声纷纷。
吹风洗雨岁月古,化此顽石良悲辛。
楚山之老颇知异,濯以涧底清漪沦。
霓裳彷佛认羽客,楮冠数寸横秋云。
空斋昼闲戏一击,琅然哀韵还清真。
我闻天官天所陈,虽复暂屈终当申。
烈风迅雷一朝作,却上苍苍朝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