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自城西门,古祠蔽荒垣。
借问道傍子,云是漂母魂。
慨昔逐鹿代,英俊殢邱樊。
桓桓淮阴侯,韬钤富心源。
龙蛰厄丛蚁,豹隐翳霾昏。
少年恣凌侮,列卒同趋奔。
范雎身屡辱,张仪舌徒存。
流离伏河涘,狼籍蒙壶飧。
草具固云鲜,居穷易为恩。
献块获晋赏,羹颉列汉藩。
矧兹贤妪惠,兴哀逮王孙。
既启万户封,竟残千金言。
步自城西门,古祠蔽荒垣。
借问道傍子,云是漂母魂。
慨昔逐鹿代,英俊殢邱樊。
桓桓淮阴侯,韬钤富心源。
龙蛰厄丛蚁,豹隐翳霾昏。
少年恣凌侮,列卒同趋奔。
范雎身屡辱,张仪舌徒存。
流离伏河涘,狼籍蒙壶飧。
草具固云鲜,居穷易为恩。
献块获晋赏,羹颉列汉藩。
矧兹贤妪惠,兴哀逮王孙。
既启万户封,竟残千金言。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漂母祠》描绘了诗人漫步至城西门,发现一座古老的祠堂掩映在荒废的墙垣之中,引起他对历史人物漂母的深深感慨。他联想到漂母在秦末楚汉相争时期的慷慨,曾救助饥饿的韩信,使其得以恢复元气,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淮阴侯。诗人以漂母的隐忍和无私,与韩信年轻时遭受的侮辱和困境相对照,表达了对漂母美德的敬仰。
诗中提及范雎和张仪,暗示漂母的恩德如同他们凭借智谋求得生存和成就,而漂母本人虽生活贫困,却能给予他人巨大帮助。诗人感叹漂母的贤德不仅影响了韩信,也感动了后世的王孙,她的故事被封赏,流传千古。最后两句,诗人总结说漂母的恩惠深远,她的智慧和善良的话语至今仍值得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