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成周宅,邙山汉代京。
三川通地络,鹑火叶星精。
文轨同王朔,蒐畋会卜征。
东门迎九鼎,北阙望玑衡。
象魏云常紫,龙池水自清。
尊师延国老,听讲集诸生。
金谷荒烟合,铜驼蔓草萦。
曲多羌笛韵,县有陆浑名。
鹤望将焉属,鲸吞未息争。
讵忘修礼乐,何计偃戈兵。
赤伏看犹在,苍鹅起莫惊。
停骖观雒汭,微禹动深情。
涧水成周宅,邙山汉代京。
三川通地络,鹑火叶星精。
文轨同王朔,蒐畋会卜征。
东门迎九鼎,北阙望玑衡。
象魏云常紫,龙池水自清。
尊师延国老,听讲集诸生。
金谷荒烟合,铜驼蔓草萦。
曲多羌笛韵,县有陆浑名。
鹤望将焉属,鲸吞未息争。
讵忘修礼乐,何计偃戈兵。
赤伏看犹在,苍鹅起莫惊。
停骖观雒汭,微禹动深情。
此诗《雒阳》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描绘了洛阳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盛衰,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古代文明的追思。
首联“涧水成周宅,邙山汉代京”以涧水和邙山象征洛阳作为历史上的重要都城,从周朝到汉代,其地位始终显赫。颔联“三川通地络,鹑火叶星精”则进一步描绘洛阳的地理位置和天文现象,暗示其在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性。颈联“文轨同王朔,蒐畋会卜征”强调了洛阳在文化和军事上的统一与规划,以及古代帝王在此进行的祭祀活动。尾联“尊师延国老,听讲集诸生”描绘了洛阳作为学术中心的景象,体现了其在教育和文化传承上的贡献。
接下来的几联“金谷荒烟合,铜驼蔓草萦”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洛阳昔日繁华不再的哀伤之情。“曲多羌笛韵,县有陆浑名”则通过音乐和地名,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历史的沧桑感。尾联“鹤望将焉属,鲸吞未息争”表达了对国家分裂和战争不断的忧虑,而“讵忘修礼乐,何计偃戈兵”则表达了对恢复和平与文化的渴望。
最后,“赤伏看犹在,苍鹅起莫惊”寄托了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而“停骖观雒汭,微禹动深情”则表达了诗人对洛阳深厚情感的流露,以及对古代圣贤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明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和平与文化繁荣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