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已五十,知非心自喜。
欲如张子房,愿弃人间事。
处世亦多端,安得每如意。
岁月如水流,暮景忽然值。
白发不再黑,隙驹一何驶。
田园虽不多,聊为子孙置。
行年已五十,知非心自喜。
欲如张子房,愿弃人间事。
处世亦多端,安得每如意。
岁月如水流,暮景忽然值。
白发不再黑,隙驹一何驶。
田园虽不多,聊为子孙置。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反思与感悟。首句“行年已五十,知非心自喜”揭示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清醒认识,但同时也感到内心的喜悦,因为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增长,懂得了是非。接着,“欲如张子房,愿弃人间事”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汉代名臣张良那样超脱世俗,专注于个人的精神追求。
然而,诗人也明白现实并非总能如愿,“处世亦多端,安得每如意”,表明世事复杂,难以事事顺心。他以流水比喻时间,“岁月如水流,暮景忽然值”,感叹时光飞逝,晚景已在眼前。诗人感慨万分:“白发不再黑,隙驹一何驶”,形象地描绘了青春不再,岁月匆匆的情境。
尽管如此,诗人仍怀有一份家国情怀,“田园虽不多,聊为子孙置”,表示虽然物质财富不多,但仍愿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基础。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的哲思,也有对家庭的责任,体现了诗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沉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