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近观歌》
《近观歌》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古风

近以观远,人以观天。我以观物,后以观前。

小以亲巨,偏以观全。粗以观细,显以观玄。

枝头一珠露,万古包鸿濛。

鸿濛不缘腐草隔,仍向秋萤见化工。

一呼天地始,一吸天地终。

所以圣王不下榻,康民阜物成丰功。

(0)
鉴赏

这首诗《近观歌》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其深邃的哲理与独特的视角令人赞叹。

“近以观远,人以观天”,开篇即揭示了观察世界的方法论,强调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可以洞察深远的道理,而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更应以广阔的视角审视宇宙。接下来,“我以观物,后以观前”则进一步阐述了个体与历史的关系,表明个人的观察不仅限于当下,还应包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小以亲巨,偏以观全”则指出,即使是细微之处也能反映整体的面貌,局部的观察同样能揭示全局的真相。“粗以观细,显以观玄”则强调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表面现象到内在本质的观察方法,体现了诗人对事物多维度、多层次理解的追求。

“枝头一珠露,万古包鸿濛”一句,以露珠在枝头的短暂存在,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循环与无穷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无尽与宇宙的浩瀚。“鸿濛不缘腐草隔,仍向秋萤见化工”则通过对比腐草与秋萤,揭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奇妙联系,以及自然界中蕴含的创造与转化之力。“一呼天地始,一吸天地终”将宇宙的诞生与终结浓缩于呼吸之间,形象地描绘了天地万物的生成与消亡过程,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

最后,“所以圣王不下榻,康民阜物成丰功”总结了圣王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为民众带来福祉,成就丰功伟业。这不仅是对古代圣贤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憧憬。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生命、宇宙等多重层面的独到见解,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是明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悼孔林灾

逃墨无人最可哀,丹青随处梵王台。

宁知洙泗千秋水,不杀乾坤一炬灾。

箕范庶徵留象数,杞人孤念寄烟灰。

勉收老泪阶前立,夜看文昌与上台。

(0)

秋日偶书

风云霄汉滥齐竽,四十行藏漫守株。

官舍酒醒黄菊梦,乡心天远白鸿书。

沾衣尘土如相觅,触物舟航自不虚。

势利满前消未得,欲招山鬼共揶揄。

(0)

送杨秀才赴南监

蛟龙未雨尚沧溟,看到燕山又秣陵。

万里壮游添藻思,六朝遗胜费诗情。

心悬霄汉忘家远,身在桥门觉梦清。

天上桂花秋已近,一枝谁复与君争。

(0)

题林粉署乃翁荣寿图

鹤发萧萧拜敕封,又将人瑞看人龙。

常宜五鼎承颜养,闲借三芝益寿功。

此日儿孙深自庆,何人风格可渠同。

八闽不与函关近,却是青牛背上翁。

(0)

残腊写怀·其一

物态不常故,春光将欲新。

谁深丹鼎术,予误白头身。

公牍偏妨懒,官资不疗贫。

那能如海鹤,一举离风尘。

(0)

春日江行漫兴

采石至彭蠡,江湖千里赊。

风帆趁朝暮,时见水明霞。

沙鸟氄焦尾,霜芦飘朽花。

行人更南去,直到粤天涯。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