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方过半,何因便得还。
就令凡事易,不及一身闲。
种朮怜官地,登城忆自山。
苦吟无爱者,写在户庭间。
千日方过半,何因便得还。
就令凡事易,不及一身闲。
种朮怜官地,登城忆自山。
苦吟无爱者,写在户庭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千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状态的感慨。首句“千日方过半”揭示了时间的飞逝,诗人已经度过了一半的光阴;然而,“何因便得还”则流露出对无法逆转时光的无奈,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不易把握。
接下来的两句“就令凡事易,不及一身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即使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变得简单,也比不上拥有自由自在的时间更为珍贵。他怀念起在官署种植术草(可能象征简朴生活)的日子,以及登高远眺自己家乡山峦的时刻,这些都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深深眷恋。
最后两句“苦吟无爱者,写在户庭间”,诗人感叹自己的诗歌无人欣赏,只能独自在家中庭院中书写,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之情。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体验,展现了诗人对时光、自由和孤独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