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穆真圣贤,秦桧亦豪杰。
渡江二百年,赵氏绵血食。
逢恶术最工,忌功计已拙。
当时九重心,怀古师蒯辙。
武穆真圣贤,秦桧亦豪杰。
渡江二百年,赵氏绵血食。
逢恶术最工,忌功计已拙。
当时九重心,怀古师蒯辙。
这首诗以历史人物秦桧和宋朝开国名将岳飞(武穆)为题材,通过对比两人来表达作者的观点。首句称颂岳飞为“真圣贤”,暗示其高尚品德和军事才能。接着提到秦桧,虽然用了“豪杰”一词,但随后笔锋一转,指出他在南宋时期对赵氏王朝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他与金国议和,导致赵氏江山衰落。
“渡江二百年”指的是南宋自北宋灭亡后的时长,期间秦桧的政策对国家造成了深远影响。“赵氏绵血食”形象地描绘了赵氏皇族血统的延续,但也暗示了秦桧的所作所为使赵家王朝面临困境。“逢恶术最工”批评秦桧巧于心计,但这些计谋最终导致了失败。“忌功计已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短视和不得人心。
最后两句“当时九重心,怀古师蒯辙”中,“九重心”可能暗指秦桧权谋多端,而“怀古师蒯辙”则借古人的智慧——春秋时期楚国大夫蒯辙善于权变以保全国家的例子,暗示秦桧的行为并未遵循正确的治国之道,而是走向了反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触揭示了秦桧作为权臣的复杂形象,既赞扬了他的某些特质,又批判了他的恶劣影响,具有鲜明的历史评价色彩。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