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民教育为功,并世差同俾士麦;
还渤碣英灵之气,百年相望纪河间。
以国民教育为功,并世差同俾士麦;
还渤碣英灵之气,百年相望纪河间。
此联由清代胡昌炽所撰,用于悼念张之洞。通过联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张之洞在教育领域的贡献的赞誉,以及对其在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方面所起作用的高度评价。
上联“以国民教育为功,并世差同俾士麦”中,“俾士麦”指的是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以其在教育和国家政策方面的改革而闻名。此句将张之洞与俾斯麦并提,意在强调张之洞在国民教育领域的贡献与俾斯麦在德国的影响力相媲美,体现了他在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下联“还渤碣英灵之气,百年相望纪河间”则表达了对张之洞精神的传承与怀念。渤碣,泛指渤海湾地区,这里象征着张之洞的家乡或其影响所及之处。英灵之气,指的是张之洞的精神与才华。百年相望,意味着张之洞的影响跨越了时间的长河,百年来一直被人们铭记和怀念。纪河间,则可能暗含着对张之洞在教育、政治等方面成就的肯定,以及对其精神品质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赞扬了张之洞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也表达了对其深远影响和高尚人格的深切缅怀。
长江天堑,石头城、无数青山围垒。
虎踞龙蟠人已远,往事都随流水。
燕子矶头,黄天荡外,白浪摇空起。
英雄何在,山川满目垂泪。
堪叹贝阙珠宫,琼楼玉宇,半是黍离地。
昔日繁华今寂寞,剩得几行青史。
雁叫秋云,乌啼江树,潮打空城闭。
兴亡莫问,六朝陵树空翠。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春入东郊雪渐融,熙熙天气报年丰。
万家灯火分明月,几处笙歌杂暖风。
短发已无丹可黑,衰颜犹有酒能红。
溪山容我閒来往,先具扁舟访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