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卢骏元宪使寄示会稽竞秀阁识舟亭二诗为各赋一首·其二》
《卢骏元宪使寄示会稽竞秀阁识舟亭二诗为各赋一首·其二》全文
宋 / 刘一止   形式: 古风

海门山边初落潮,西兴渡口浪痕高。

渺渺目乱翻云涛,心识不语迎归桡。

江亭晚日风萧骚,轧哑鸣橹相向摇。

平头雁落沙没腰,舟人底处寻青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傍晚时分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感。

首句“海门山边初落潮”,以“海门山”点明地点,暗示出广阔的海洋背景,而“初落潮”则预示着潮水退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西兴渡口浪痕高”进一步描绘了渡口的景象,浪花在退潮后留下痕迹,显示出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

“渺渺目乱翻云涛,心识不语迎归桡”两句,诗人通过视觉和内心感受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远处的云涛翻滚,仿佛与天际相连,而诗人的心却在默默迎接归来的船只,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境界。

“江亭晚日风萧骚,轧哑鸣橹相向摇”描绘了江边亭子在夕阳下的景象,晚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而船上的鸣橹声则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节奏的细腻捕捉。

最后,“平头雁落沙没腰,舟人底处寻青招”以雁落沙滩、舟人寻找青招的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雁群低飞,落在沙滩上,似乎在寻找栖息之地;而舟人则在寻找某种标志(青招),可能是指引方向的信号或某种特定的标记。这一场景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蕴含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江边傍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深思熟虑。

作者介绍

刘一止
朝代:宋   号:太简居士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生辰:1078~1160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猜你喜欢

四贤祠用方西樵韵

四贤吾所慕,杖屦一跻游。

祠宇云中见,仪形梦里求。

绝学应难继,澄心可自酬。

伫看山下水,赴海漫东流。

(0)

神游飞云诗和方西樵韵·其二

傍花随柳自吾人,不是栖迟乞病身。

试向孔门看事业,由来曾点属谁真。

(0)

山中秋夜感兴·其十

台上阳春日半晖,石翁寻乐已忘机。

溪头忽遇程夫子,长笑吟风弄月归。

(0)

空山吟十咏有序·其五梅花山

地有梅花非俗境,山栖贤哲是灵基。

暗香疏影无边趣,好似罗浮月上时。

(0)

赠孙少参应奎·其一

客有忘言子,遗我素弦琴。

携琴入我庐,南薰披衣衿。

一鼓鹤江皋,再鼓鸾梧林。

我聆客琴音,悠然得我心。

(0)

竹轩四章

萧萧脩竹,倚天扫云。爰有云根,爰有清阴。

播时清阴,覆于苍旻。脩竹之下,有石有水。

维石崔崔,维水瀰瀰。维水之枕,维石漱齿。

枕水洗耳,漱石砺齿。脩竹之上,有鸾有凰。

鸾食竹实,凤鸣竹冈。交交和音,大明之祥。

谁有脩竹,于鸣且翔。脩竹之侧,谁构子之室。

牖引竹风,牖引竹月。风清子襟,月凉子席。

维月与风,庶几今夕。亦有友朋,亦奏琴瑟。

爰奏琴瑟,和鸣无斁。于戏,维古之人之无斁。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