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谁料有还期,哭罢相看梦里疑。
同产仅余三子在,一门犹仗两兄持。
箧中泪渍游人信,壁上蜗残忆弟诗。
不是天涯归意懒,归懒原怕到家时。
此生谁料有还期,哭罢相看梦里疑。
同产仅余三子在,一门犹仗两兄持。
箧中泪渍游人信,壁上蜗残忆弟诗。
不是天涯归意懒,归懒原怕到家时。
这首清代诗人钱澄之的《还家杂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复杂情绪。首句“此生谁料有还期”揭示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原本未料到会有重回家园的一天,充满了意外和无奈。"哭罢相看梦里疑"描绘了诗人与亲人重逢后的悲喜交加,泪水洗面,梦境与现实交织,情感纠葛。
接下来的两句“同产仅余三子在,一门犹仗两兄持”,写出了家庭的现状,兄弟俩成为家中主要支柱,子女们尚小,凸显出诗人离家在外的艰辛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沉忧虑。
“箧中泪渍游人信,壁上蜗残忆弟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信件上的泪痕和墙壁上残留的诗句,都是他对故土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不是天涯归意懒,归懒原怕到家时”,诗人坦诚地表达了矛盾的心理,虽然思念家乡,但又害怕回到家中面对现实的种种问题,这种复杂的情感反映出人生的苦涩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还家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清末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
短日驱驰驹一罅,百刻六旬分卜夜。
残年馀力秉烛吟,所冀二中并四下。
敢多奇疾希卢扁,祇是寒温随补泻。
转庵著眼从昔高,伯仲古人相匹亚。
细哦纤巧天许觑,硬语崚嶒神所借。
窠臼已脱卑晋宋,真淳更拟出陶谢。
近惊樗野轻千里,远自鄱阳踰百舍。
举似诗家说中蜜,更引禅宗谈倒蔗。
老父病后已云怯,馀子听诗应转怕。
那令勉继坡公韵,预恐难逃灌夫骂。
转庵诗老手,久不见近作。
尚友喜文会,分韵得真乐。
联翩来巨轴,淋漓想酬酌。
异味非五鲭,良裘岂一貉。
有如得良剂,居然起深瘼。
虽微与兹集,所得良不薄。
山王果为累,竹林诚可略。
何妨赘赓酬,聊复资戏谑。
永言相忘友,久要欣有托。
后当不如今,今可不悟昨。
亦欲见真率,正须先宿诺。
少待天气凉,伟观洒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