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兀兀自堪惊,还羼溪山缥渺情。
树石一庭皆可友,世人休问作么生。
閒居兀兀自堪惊,还羼溪山缥渺情。
树石一庭皆可友,世人休问作么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独特心境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首句“閒居兀兀自堪惊”,以“兀兀”形容诗人独处时内心的沉静与孤独,却在这样的状态下感到一种莫名的触动或警醒,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对自我状态的敏感察觉。
接着,“还羼溪山缥渺情”,诗人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感受到溪流、山峦在雾气缭绕中所展现出的缥缈之美,这种美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树石一庭皆可友”,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将树木、石头视为自己的朋友,表达出一种超越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向往。
最后一句“世人休问作么生”,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回应外界的疑惑和期待,意在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内心平静,无需外界过多干涉或评判。这句话既是对自身生活哲学的坚定表述,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复杂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星斗阑干月未吐,但爱溪声似山雨。
青灯照室并银花,白酒倾来不知数。
子善评文我不如,我亦谈诗子深许。
酒酣索我须论兵,拔剑画地军阵成。
十万甲兵指掌取,五方应敌旋风生。
文武道判惜已久,圣贤相遇犹难并。
相如谩作长门赋,屈原虚著离骚经。
不知于世竟何补,可怜博得千年名。
韩信收身苦不早,功成伏剑真草草。
始终最爱严子陵,坐视乾坤任倾倒。
咄嗟语险气已伤,况复赋诗声调长。
卷纸连书不磨琢,子锋大峻非我当。
拨置万虑付江海,收拾寸心归老庄。
天地得一马喻马,谓思前事皆佯狂。
读君涵辉记,恍若登蓬莱。
天垂星斗数寻近,地卷云山千里来。
冰壶倒景露华洗,玉窦溶雪蟾光颓。
尘寰何处路歧绝,三十六洞森然开。
武夷真孙佩符印,选胜得此将金罍。
文章欲会造化手,藩屏暂屈岩廊材。
谢公寄意东山妓,严生把钓桐庐台。
功名谈笑出千古,长与泰华青崔嵬。
其馀龊龊何足数,百年易得成寒灰。
为君高吟岂知倦,十分美酒谁相陪。
我欲乘风一飞往,病翅零落秋霜摧。
涵辉阁,宁久游,重瞳法尧垂冕旒。
侧闻下诏十六相,真孙第一还瀛洲。
北风阻船泊湖漘,北望庐阜青无痕。
晴云自舒仍自卷,白龙欲眠犹宛转。
秋空漠漠秋气浅,碧天蘸水如刀剪。
篙师畏浪不敢行,却忆李白骑长鲸。
倒回玉鞭击鲸尾,锦袍溅雪洪涛里。
霓光溢目精神閒,终日高歌去复还。
飞流直下三千尺,风吹银汉落人间。
天送醇醪倾北斗,群仙吹箫龙凤吼。
李白一饮还一醉,醉来岂知生死累。
倏然却返玉皇家,不骑鲸鱼驾鸾车。
留连自摘蟠桃花,嚼花吐津染朝霞。
不信如今三百载,顽鲸骇浪空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