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之四年,张韶起为贼。
卜者苏元明,从中傅之翼。
内坊紫草车,刀仗载叵测。
阑入银台门,遽有百夫匿。
公然清思殿,登榻来对食。
挥兵杀阍者,呼斗势孔棘。
桓桓神策军,禁厢备番直。
军使康艺全,入讨不待敕。
渫血到天阶,扫平战亦力。
遂笞诸门监,当司递黜陟。
是时方镇谁,精勤讲供亿。
新进打球衣,罨画金丝织。
宰相李与牛,生平工默默。
非无裴晋公,行吟甘去国。
昌黎悲送穷,谗诤方交逼。
何况玉溪生,潦倒无人识。
长庆之四年,张韶起为贼。
卜者苏元明,从中傅之翼。
内坊紫草车,刀仗载叵测。
阑入银台门,遽有百夫匿。
公然清思殿,登榻来对食。
挥兵杀阍者,呼斗势孔棘。
桓桓神策军,禁厢备番直。
军使康艺全,入讨不待敕。
渫血到天阶,扫平战亦力。
遂笞诸门监,当司递黜陟。
是时方镇谁,精勤讲供亿。
新进打球衣,罨画金丝织。
宰相李与牛,生平工默默。
非无裴晋公,行吟甘去国。
昌黎悲送穷,谗诤方交逼。
何况玉溪生,潦倒无人识。
这首清代王芑孙的《读史(其二)》描绘了一段唐朝历史事件,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现了张韶叛乱及其影响。诗中提到的卜者苏元明、清思殿、神策军、宰相李与牛等都是历史人物或地点,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动荡。
首句“长庆之四年,张韶起为贼”点明了时间背景和事件主角,接下来描述了卜者苏元明的介入和宫廷内的混乱。“阑入银台门,遽有百夫匿”形象地展示了叛乱者的嚣张气焰。在清思殿的对峙中,局势紧张,“挥兵杀阍者,呼斗势孔棘”。
随后,神策军迅速行动,军使康艺全果断出击,平定了叛乱,“渫血到天阶,扫平战亦力”。诗人借此赞扬了军士们的英勇和朝廷的果断应对。接着,诗中批评了某些官员的玩忽职守,如“遂笞诸门监,当司递黜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朝政的讽刺,指出宰相李与牛虽然看似默默无闻,但实则在背后操纵权力,“新进打球衣,罨画金丝织”,暗示了权贵的奢华。同时,诗人提到了裴晋公和玉溪生(李商隐)的遭遇,表达了对贤能被排挤和才华被忽视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细节描绘和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政治生态。
秋风从西来,敲我庭下竹。
夜凉月窥樽,清光如可掬。
风月岂故人,万里慰愁独。
披衣从之游,更欲邀共宿。
泠然洗我心,耿耿安用卜。
三十八年非,庶以不远复。
俯仰天地间,平生皆可覆。
一醉梦还家,黄粱犹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