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出亭亭解佩魂,幽香十里直通门。
绿遮人面如闻唱,红谢春风不著痕。
末路蝶蜂愁唤渡,结邻鸥鹭闹成村。
一生未插尘中脚,莫作拖泥带水论。
呼出亭亭解佩魂,幽香十里直通门。
绿遮人面如闻唱,红谢春风不著痕。
末路蝶蜂愁唤渡,结邻鸥鹭闹成村。
一生未插尘中脚,莫作拖泥带水论。
此诗以荷为题,借物抒情,描绘了荷花在夏日的独特风姿与高洁之气。首句“呼出亭亭解佩魂”,以拟人手法,将荷花比作解佩的仙子,形象地展现了荷花的清雅脱俗。次句“幽香十里直通门”,通过香气弥漫十里,渲染了荷花的香气之浓烈,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绿遮人面如闻唱”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绿叶遮掩人面,仿佛听到了荷花的歌唱,生动地表现了荷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接着,“红谢春风不著痕”则以红花凋零,春风无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赞美了荷花在春去后依然保持其清丽之态。
“末路蝶蜂愁唤渡,结邻鸥鹭闹成村”两句,通过蝴蝶蜜蜂的愁苦与鸥鹭的热闹,对比描绘了荷花周围的生态景象,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含了对荷花孤独与坚韧的赞美。最后,“一生未插尘中脚,莫作拖泥带水论”表达了诗人对荷花一生清白、不染尘埃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像荷花一样,保持高洁,不被世俗所累。
整首诗通过对荷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与高洁,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看山如论文,平淡须纡曲。
我爱鳌栖山,蔚然秀拔俗。
铲地构佛堂,灵境豁心目。
一水如襟带,交环漱鸣玉。
微雨从东来,群峰净如沐。
古榕张翠幢,回互荫平麓。
山僧亦可人,煮茗然枯竹。
对客誇清泉,淡然了无欲。
日暮钟磬鸣,满堂飞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