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雷鸣,难复问、黄金土价。
阅多少、初莺早雁,花开叶谢。
炙毂因人谁见许,新亭有泪无从洒。
尽滔滔、日夜大江流,如斯者。故园栗,微霜罅。
北堂枣,疏篱下。爱鲍君知我,陈侯均社。
输粟昔曾传柱史,入赀犹欲夸司马。
遍天涯、购得计然书,何求也。
瓦釜雷鸣,难复问、黄金土价。
阅多少、初莺早雁,花开叶谢。
炙毂因人谁见许,新亭有泪无从洒。
尽滔滔、日夜大江流,如斯者。故园栗,微霜罅。
北堂枣,疏篱下。爱鲍君知我,陈侯均社。
输粟昔曾传柱史,入赀犹欲夸司马。
遍天涯、购得计然书,何求也。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满江红·其六》以瓦釜雷鸣的比喻开篇,形象地描绘出社会动荡、是非颠倒的景象,暗示黄金价值被忽视,世态炎凉。接下来通过初莺早雁、花开叶谢的自然变迁,寓言人事更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炙毂因人谁见许,新亭有泪无从洒”一句,借古人典故,表达对知音难觅、壮志未酬的无奈。"尽滔滔、日夜大江流,如斯者"进一步强调历史长河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力。
后半部分转向对故园的怀想,以栗树微霜和北堂红枣象征家园的宁静与温暖,怀念鲍君和陈侯这样的知己。诗人回忆自己过去的贡献,虽曾为国家效力,但仍渴望能像古人那样有所作为,展现出强烈的进取心。
最后,诗人感慨万千,表示即使遍寻天下,也要得到智者计然之书的智慧,表达了对理想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深深忧虑。整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春雨桃花,见前夜、苕溪初涨。
喜良友、东来双浆,布帆无恙。
白雪诗歌行笈里,青霞笑语吹台上。
更举杯、邀月有江鲈,樽堪饷。樊川梦,情难漾。
旗亭句,人空唱。看游蜂扰扰,蜜为谁酿。
燕市漫弹高士筑,邓林本是仙人杖。
问何年、乞得鉴湖归,臣无状。
谁家渌水银塘,凌波扶出霓裳女。
天然素面,冰肌玉骨,暗香销暑。
采向吴宫,画船相傍,盈盈解语。
看碧天凉夜,风清月晓,长依白鸥为侣。
几处红衣乱舞,翻嫌他、脂匀粉涴。
蓬茅綦缟,铅华洗尽,淡妆偏妩。
最恨西风,断魂憔悴,几番秋雨。
叹随波败叶,飘零只滴,泪珠如许。
新雁穿云,苍葭缀露,伤离最是清秋。
正客星渐远,数赋登楼。
比邻一载频携手,听旧雨、茗碗灯篝。
士龙已去,巨源又别,萍散皇州。袱被兰若迟留。
更客到龙眠,共醉垆头。叹广文独冷,旅鬓霜稠。
才人憔悴哀庾信,青衫拥、长揖公侯。
莫嫌禄薄,盘中苜蓿,儒吏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