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风卷叶度高楼,楼上萧然对晚秋。
坐看野人收?稏,相将尽室在田畴。
赴晴汲汲如防寇,望岁区区已见酬。
遗秉多忘歌笑去,乃心应亦傲轻裘。
霜风卷叶度高楼,楼上萧然对晚秋。
坐看野人收?稏,相将尽室在田畴。
赴晴汲汲如防寇,望岁区区已见酬。
遗秉多忘歌笑去,乃心应亦傲轻裘。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霜风卷起落叶,覆盖高楼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诗人站在高楼上,面对着晚秋的景色,观察着农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田间劳作,收获稻谷。诗中通过“野人收稏”、“尽室在田畴”等描述,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勤劳。
接着,诗人以“赴晴汲汲如防寇”来比喻农人在晴天里急切地打水灌溉,仿佛在防御敌人一般,生动地表现了农事的紧迫和重要性。而“望岁区区已见酬”则表达了农人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喜悦,即使辛苦劳作,也愿意付出,因为他们相信辛勤的汗水终将得到回报。
最后,“遗秉多忘歌笑去,乃心应亦傲轻裘”两句,诗人感慨于农人的辛劳与淡泊名利的心态。尽管他们可能忘记了歌笑,但内心却因对土地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而感到满足和自豪,这种精神境界超越了物质的享受,体现了农人淳朴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农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自然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