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屋寒初重,无眠对烛光。
疏砧何处月,残叶满庭霜。
揽物惊时改,供愁有夜长。
空馀强学志,抚卷视茫茫。
茆屋寒初重,无眠对烛光。
疏砧何处月,残叶满庭霜。
揽物惊时改,供愁有夜长。
空馀强学志,抚卷视茫茫。
这首《寒夜》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清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茆屋寒初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寒气初浓的茅草屋景象,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环境的冷寂。接着,“无眠对烛光”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状态——在寒冷的夜晚难以入眠,只能对着烛光独自思考,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疏砧何处月,残叶满庭霜”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凄凉。远处传来稀疏的捣衣声,与高悬的明月形成对比,而庭院中铺满了霜白的落叶,更添了几分萧瑟之感。这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寒意与孤独的夜晚场景。
“揽物惊时改,供愁有夜长”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变化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他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内心涌起的愁绪似乎也随着夜的延长而愈发浓烈。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体悟。
最后,“空馀强学志,抚卷视茫茫”两句,揭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持与无奈。尽管外界环境严酷,内心充满愁苦,但诗人仍然保持着学习的意志,试图从书籍中寻找慰藉。然而,面对茫茫书海,他不禁感到迷茫,似乎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品格,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综上所述,《寒夜》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寒冷夜晚时的孤独、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的佳作。
大道委榛莽,率土无夷庚。
群邪狎白日,中馗沸鼯鼪。
天步丁艰难,干国求良桢。
外咨吾洲俗,上契三代程。
讲舍盛兴作,条教一再更。
堂堂大国楚,匪独文儒鸣。
缅维咸同间,龛难多书生。
流风笃忠悱,馀芳扇湘蘅。
如何兰渐滫,异说恣纵横。
乱苗必恶莠,谁为折其萌。
贱子忝持节,擿埴嗟冥行。
握枢在宗圣,致用先穷经。
畔道文必黜,析疑经始明。
但严泾渭别,无召水火争。
钱朱企曩轨,历久垂芳声。
材薄愧弗任,持禄常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