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贺新郎二十首·其十七》
《贺新郎二十首·其十七》全文
清 / 李慈铭   形式: 词  词牌: 贺新郎

三月临平路。趁濛濛、好风十里,吹成香雾。

山里花光三百顷,山外一帆人去。

更多少、夕阳洲渚。

无奈碧波回眼看,恁多情、不解留侬住。

旖旎煞,数声橹。故园节物谁堪语。

正清明、莺歌巷陌,燕泥庭户。料得花前同上寿。

细数行程何处。说客里、风光偏苦。

手把柳枝从头记,叹何曾、此物供羁旅。

者离别,忒无绪。

(0)
鉴赏

这首《贺新郎》词,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三月临平路上的春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词中以“三月临平路”开篇,点明时节与地点,随后通过“趁濛濛、好风十里,吹成香雾”,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春日微风拂面、花香四溢的画面。山里的花光映照着三百顷的广阔景象,而远处的帆影则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悠远的山水画卷。词人巧妙地运用“无奈碧波回眼看,恁多情、不解留侬住”两句,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不舍与留恋,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接着,“旖旎煞,数声橹”一句,以橹声的轻柔与悠扬,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宁静与美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过往的故事。紧接着,词人转向对故乡的怀念:“故园节物谁堪语。”清明时节,莺歌燕舞,花开花落,这些熟悉的场景,触动了词人心中的乡愁。他想象着在故乡的巷陌间,莺啼燕舞,花香满庭的情景,心中涌起对家的深深思念。

最后,“料得花前同上寿。细数行程何处。说客里、风光偏苦。”词人设想在花前举杯共祝长寿的温馨画面,却感叹自己身在异乡,即使面对如此美好的风光,也难以消解内心的孤独与苦楚。结尾处,“手把柳枝从头记,叹何曾、此物供羁旅。”以折柳寄情,表达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感叹柳枝虽美,却无法慰藉羁旅之苦。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故乡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李慈铭

李慈铭
朝代:清   字:式侯   号:莼客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生辰:1830~1894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你喜欢

未送馀寒归嶰谷,先传春信到花丛。

侵凌竹色回新绿,点注梅梢破小红。

(0)

春日有感

桃李娇春总不知,风情惟与道相宜。

堂前杨柳青丝软,吟看无人独自垂。

(0)

寄孙元忠·其三十

神仙中人不易得,京中旧见君颜色。

同心不减骨肉亲,我居巷南子巷北。

佳人屡出董娇娆,秋水为神玉为骨。

孤城此日堪断肠,既饱欢娱亦萧瑟。

(0)

学舍

簿领如棼处处忙,日华偏向此中长。

吟馀林表孤云改,梦觉窗间小雨凉。

佩玉上趋承斗极,棹歌深入钓沧浪。

何如潇洒诗书局,不在山林不庙堂。

(0)

和经父寄张绩

萧萧木落洞庭湖,一叶扁舟尽室居。

吾道已衰投直笔,人情难合卷长裾。

重轻自系朝廷势,褒贬犹存史策书。

所遇于天皆有分,未将鲵鲋羡鲸鱼。

(0)

早秋

一雨洗烦熇,凉风开早秋。

散行身觉快,甘寝梦相求。

已作黄花意,谁为堕叶愁。

南山青似染,准拟更登楼。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