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送馀寒归嶰谷,先传春信到花丛。
侵凌竹色回新绿,点注梅梢破小红。
未送馀寒归嶰谷,先传春信到花丛。
侵凌竹色回新绿,点注梅梢破小红。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之际,雪逐渐消融,为大地带来生机与希望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首句“未送馀寒归嶰谷”,描绘了冬日的余寒尚未完全离去,仿佛还在与春天争夺季节的主权,暗示着冬末的寒冷还未彻底消散。这里的“嶰谷”可能象征着深冬之地,或是诗人想象中的寒冷之境,通过这一意象,强化了冬寒未尽的氛围。
次句“先传春信到花丛”,则是一个转折,强调了春天的信息已经悄然传递到花的世界。这不仅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也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复苏的喜悦和希望。花丛作为春天的象征,其提前感受到春的气息,预示着万物将要苏醒,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到来。
接下来,“侵凌竹色回新绿”,描述了竹林在春风吹拂下,竹叶重新焕发出生机,呈现出一片新绿。竹子在冬季虽然可能显得有些萧瑟,但在春天的温暖阳光下,它们迅速恢复了生命的活力,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隐含了对生命力顽强的赞美。
最后一句“点注梅梢破小红”,则聚焦于梅花,它在春寒料峭之时,率先绽放出点点红艳,如同春的使者。梅花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不畏严寒,勇敢地迎接春天的到来,成为春天到来的最早预告者。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赋予了诗歌以深刻的寓意,象征着在逆境中坚持与希望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末春初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美妙与生命的顽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观与情感表达相得益彰,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峄阳梧桐稀世材,高冈昔日曾培栽。
生成合抱矗霄汉,凤凰两两长飞来。
何人借到吴罡斧,一挥斫下老蛟股。
半空影落神鬼惊,霹雳声摧藓苔古。
苍皮剥落脂流香,肤缕莹洁同雪霜。
工师遂尔按绳墨,斲削上圆并下方。
斯琴制□诚难得,自古到今岁千百。
龙池□腹倍清润,玉轸金徽更光泽。
锡山华君能赏音,收买不惜囊中金。
风清月明自弹弄,雅调洗涤尘凡心。
一声两声儿女语,落絮浮云行复止。
三声四声愈可听,碧涧琅琅泻流水。
五声六声声渐高,梅花三弄鹤九皋。
金壶断续滴更漏,玉佩丁东趍早朝。
曲终香冷天将曙,乌鸟惊飞起庭树。
缄封华卷到东溪,徵我长吟听琴句。
伯牙绝艺称当时,善听亦有钟子期。
□师精妙犹入悟,昌黎韩子酬声诗。
多君独步超前后,藉甚佳名播人口。
漫挥綵笔赋歌章,老去无才搔白首。
《听琴为华守诚题》【明·徐庸】峄阳梧桐稀世材,高冈昔日曾培栽。生成合抱矗霄汉,凤凰两两长飞来。何人借到吴罡斧,一挥斫下老蛟股。半空影落神鬼惊,霹雳声摧藓苔古。苍皮剥落脂流香,肤缕莹洁同雪霜。工师遂尔按绳墨,斲削上圆并下方。斯琴制□诚难得,自古到今岁千百。龙池□腹倍清润,玉轸金徽更光泽。锡山华君能赏音,收买不惜囊中金。风清月明自弹弄,雅调洗涤尘凡心。一声两声儿女语,落絮浮云行复止。三声四声愈可听,碧涧琅琅泻流水。五声六声声渐高,梅花三弄鹤九皋。金壶断续滴更漏,玉佩丁东趍早朝。曲终香冷天将曙,乌鸟惊飞起庭树。缄封华卷到东溪,徵我长吟听琴句。伯牙绝艺称当时,善听亦有钟子期。□师精妙犹入悟,昌黎韩子酬声诗。多君独步超前后,藉甚佳名播人口。漫挥綵笔赋歌章,老去无才搔白首。
https://shici.929r.com/shici/kBIQQwaMg.html
渺渺清溪急去流,败荷残苇连汀洲。
西风几夜起蘋末,分明画出江南秋。
吴天况复清露落,万物有成人意乐。
一群游出见鲜鳞,八足行来跨郭索。
鱼尾自珍鱼尾红,诗人吟咏何其工。
左手持□右持酒,世间乐土谁能同。
病眼观图三叹息,经营意象今犹昔。
江□海错可相侔,老饕赋载东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