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君一枝山水笔,远夺荆关手中出。
写照自写偕隐图,理法森严局法密。
一折疏篱两三屋,屋南流溪静穆穆。
屋东有山西有木,屋北十竿百竿竹,百竿千竿递明绿。
夹竹掩映千梅花,溪光梅照山竹遮,竹枝潇洒梅槎枒。
潇洒为君心,槎枒乃君骨。
有妇梅清臞,有子竹清越。
烟云往来鹤出没,吠犬鸣鸡散飘忽。
妇操臼,儿读书,君自蓑笠携犁锄。
此愿颇欲此生老,此境吾恐人间无。
境所未得存以图,图成索我诗肠枯。
我诗不能如君画笔好,犹能知君画意之所造。
空山乾坤古无老,洗荡秋尘发春皎。
枲棉可温粝可饱,眷属团圆长寿考。
佘君一枝山水笔,远夺荆关手中出。
写照自写偕隐图,理法森严局法密。
一折疏篱两三屋,屋南流溪静穆穆。
屋东有山西有木,屋北十竿百竿竹,百竿千竿递明绿。
夹竹掩映千梅花,溪光梅照山竹遮,竹枝潇洒梅槎枒。
潇洒为君心,槎枒乃君骨。
有妇梅清臞,有子竹清越。
烟云往来鹤出没,吠犬鸣鸡散飘忽。
妇操臼,儿读书,君自蓑笠携犁锄。
此愿颇欲此生老,此境吾恐人间无。
境所未得存以图,图成索我诗肠枯。
我诗不能如君画笔好,犹能知君画意之所造。
空山乾坤古无老,洗荡秋尘发春皎。
枲棉可温粝可饱,眷属团圆长寿考。
这首诗是对一幅名为《偕隐图》的山水画的赞美与解析。诗人姚燮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人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展现了画家佘明经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艺术构思。
画作以一枝山水笔开篇,巧妙地运用了“远夺荆关”的手法,展现出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通过一折疏篱、两三屋、屋南流溪、屋东有山、屋西有木、屋北竹林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隐居环境。竹林与梅花相互掩映,溪水倒映着梅影与山竹,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竹与梅的形象分别象征着画家的心性和骨骼,而画中的妇人与孩子则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画面中还融入了自然界的动态元素,如来去的云烟、出没的鹤、吠叫的狗和鸣叫的鸡,这些细节增添了生活的气息。画中人物的生活场景被描绘得生动而真实,妇人捣衣、孩子读书,画家自己则穿着蓑衣、手持犁锄,展现了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状态。
诗人姚燮对这幅画的评价极高,认为画作不仅技艺精湛,更深刻地传达了画家的创作意图。他赞美画中所呈现的空山、乾坤、古无老的意境,以及画中蕴含的自然与人文之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感叹于这种境界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难以寻觅。
整首诗通过对《偕隐图》的细致描绘和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画家佘明经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