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南欲上乞封辞,正值天王嗣位时。
使遣近臣谙典礼,袍加极品肃威仪。
庭帏綵拂青云动,浪拍旌摇白日欹。
周爰民风勤采纳,回朝应有谏章随。
交南欲上乞封辞,正值天王嗣位时。
使遣近臣谙典礼,袍加极品肃威仪。
庭帏綵拂青云动,浪拍旌摇白日欹。
周爰民风勤采纳,回朝应有谏章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派遣使者出使安南的情景,充满了庄重与礼仪的氛围。首句“交南欲上乞封辞”,点明了使者即将前往交南(即安南)请求封赏的使命。接着,“正值天王嗣位时”一句,巧妙地将事件置于国家权力更迭的背景下,暗示了此次出使的重要性和时机的恰当。
“使遣近臣谙典礼,袍加极品肃威仪。” 描述了朝廷派遣的使者由亲近大臣陪同,并且穿着象征最高级别的官服,以显示其权威和尊严。这种细节描写,不仅体现了对出使任务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外交活动中对礼节的严格遵循。
“庭帏綵拂青云动,浪拍旌摇白日欹。” 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出使场面的壮观与庄严。彩绸在庭院中飘扬,仿佛触动了天空中的云彩;旌旗在海浪的拍打下摇曳,似乎让太阳倾斜。这些形象化的描述,既展现了出使队伍的气势,也暗示了出使任务的深远意义。
最后,“周爰民风勤采纳,回朝应有谏章随。” 表达了使者在安南期间,会广泛收集当地民情风俗,为朝廷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同时,也预示着使者完成任务后,将带着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返回朝廷,体现了古代外交活动不仅限于政治层面的交流,还承担着了解民情、促进国计民生的责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外交活动的庄重与复杂,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与政治意义,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遗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
一盼。千金换。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绕篱寻菊,菊犹迟、舍北芙蓉浑未。
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
约束奴兵,丁宁稚子,莫扫青苔砌。
风高露冷,倚栏疑匪人世。
客有载酒过余,朗吟招隐,洗尽悲秋意。
白发长官穷似虱,刚被天公调戏。
遍地堆金,满空雨粟,不济渊明事。
残英剩馥,明朝犹可同醉。
翩跹飞舞半空来。晓风催。巧萦回。
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
欲问玉京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
云涛无际卷崔嵬。敛浮埃。照琼瑰。
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
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