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光明毛孔吐。楼阁潭潭,帝网无重数。
渺渺化身何所住。百千万劫寻来路。
蹴踏金轮披垢腻。除却泥犁,那有庄严土。
热血一腔谁可语。哀哀赤子无同与。
法界光明毛孔吐。楼阁潭潭,帝网无重数。
渺渺化身何所住。百千万劫寻来路。
蹴踏金轮披垢腻。除却泥犁,那有庄严土。
热血一腔谁可语。哀哀赤子无同与。
这首诗名为《蝶恋花》,作者是清末近现代初的梁启超。虽然题目为“蝶恋花”,但给出的诗句并非该词牌的典型格式,更像是独立的一段禅宗或佛教哲理的表达。"法界光明毛孔吐"描绘了一种佛法中的光明景象,毛孔中仿佛透出智慧之光。"楼阁潭潭,帝网无重数"象征着佛经中的重重世界网络,难以穷尽。"渺渺化身何所住"暗示了佛的化身无处不在,难以捉摸。
接下来的"百千万劫寻来路"表达了修行者历经无数轮回寻找解脱之路的艰辛。"蹴踏金轮披垢腻"形象地描述了去除烦恼的过程,"金轮"可能指佛法的教化。"除却泥犁,那有庄严土"进一步强调只有摆脱苦难,才能到达清净之地。"热血一腔谁可语"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无人理解的情感,"哀哀赤子无同与"则表达了对同类的理解和共鸣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个人情感的诗,体现了梁启超在那个时代的文化反思和个人精神追求。
吴头楚尾,挂长帆、别是一般风物。
白浪排空天作堑,界破东南半壁。
远树微茫,遥峰断续,夹岸霜如雪。
烟波无恙,消磨几许人杰。
坐听鼓吹中流,候风回五两,棹歌齐发。
向晚推窗指顾中,数点渔灯明灭。
牛斗浮槎,乡关回首处,顿更毛发。
空江渺渺,凭栏凉转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