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舍箕裘要出家,学卢行者去担柴。
脊梁不具黄金骨,碓米坊中被活埋。
抛舍箕裘要出家,学卢行者去担柴。
脊梁不具黄金骨,碓米坊中被活埋。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绍昙的《偈颂十九首》中的第八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出家修行者的决心和生活状态。"抛舍箕裘要出家",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放弃世俗的财富和家族传承("箕裘"通常指祖业),选择出家的道路。“学卢行者去担柴”引用了佛教故事,卢行者可能是指像唐代高僧卢行者那样的苦行僧,通过挑柴劳动来修炼身心,体现了修行者勤劳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
"脊梁不具黄金骨",这里的“黄金骨”象征高尚的品质或内在的佛性,诗人暗示修行者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精神上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宝贵品质。“碓米坊中被活埋”进一步描绘了他在日常劳作中的境遇,即使在舂米这样平凡的劳作中,他也甘愿沉浸其中,视之为修行的一部分,甚至有“被活埋”的隐喻,表示他愿意深入底层,忘我修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简练的叙述,展现了僧人坚定的出家决心和对修行生活的执着,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柳花引过横塘路,萦回曲蹊通圃。
插槿编篱,挨梅砌石,次第海棠成坞。吟筇独拄。
待寻访斜桥,水边窥户。
已约青山,云深不碍客来处。繁华阅人无数。
问旧日平原,君还知否。
啼鸟窗幽,昼阴人寂,慵困不如飞絮。匆匆燕语。
似迎得春来,且留春住。惜取名花,一枝堪寄与。
小梅幽绝。向冰谷深深,云阴羃羃。
饱阅年华,惯谙冷淡,只恁清臞风骨。
任他万红千紫,句引狂蜂游蝶。
惟只共、竹和松,同傲岁寒霜雪。喜得。化工力。
移根上苑,向阳和培植。
题品还经,孤山处士,许共高人攀折。
一枝垂欲放,只等春风披拂。
待叶底、结青青,恰是和羹时节。
久知灵洞锁嵬奇,水石幽深路转崎。
佳境自多平爽处,笑渠索隐厉裳衣。
炎方之将,大地之洋。
波汤汤,翠华重省方,独立回天天无光。
此志未就,死矣死南荒。不作田横,横来者王。
不学幼安,归死其乡。欲作孔明,无地空翱翔。
惟馀箕子,仁贤之意留苍茫,穹壤无穷此恨长。
千世万世,闻者徒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