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亦沦落,清时作废人。
未工巴里操,枉负帝乡春。
映路多新柳,看衣有旧尘。
愿为偕隐计,钓石在江漘。
嗟我亦沦落,清时作废人。
未工巴里操,枉负帝乡春。
映路多新柳,看衣有旧尘。
愿为偕隐计,钓石在江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许。首句“嗟我亦沦落”,诗人以叹息之声自述,感叹自己虽处于清明的时代,却如同被废弃之人,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的情绪。接着,“清时作废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身份的尴尬与悲哀。
“未工巴里操,枉负帝乡春。”这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未能施展的遗憾。巴里操是一种古代音乐,这里借指高雅的艺术或才华;帝乡春则象征着繁荣与希望,诗人自认未能在这美好的时代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实为可惜。
“映路多新柳,看衣有旧尘。”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新柳映衬着道路,预示着新生与希望;而“看衣有旧尘”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沧桑与过往的痕迹。这一对比,既展现了外界的生机勃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愿为偕隐计,钓石在江漘。”诗人表达了想要与志同道合者一起隐居的愿望,希望能在江边的石头旁垂钓,过上远离尘嚣的生活。这不仅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逃避,也是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雨过寒深,觅苍苔、霏霏暮烟沉湿。
独立悄然,撩我低徊,逗到春心帘额。
玉樽待赴新欢约,又谁感、江南曾别。
似姑射、含波欲盼,敛愁微怯。多少亭台妙格。
但点上些香,已堪清绝。
昨夕二分,今日三分,深浅晓风须识。
怕惊罗帐魂娇小,听枝头、青禽啼歇。
待开遍,明宵未应无月。
恁凄清。把初红晚绿,低诉一声声。
檐角天高,帘心梦短,谁伴秃管疏檠。
便绝到、黄河远上,恐绛树、不复在旗亭。
若问愁侬,艳辰娇夕,也值惺惺。
今愿与君申约,约鸾台鹤峤,月白吹笙。
春水横塘,梨花细雨,涉甚闲怨闲情。
笑多事、痴蚕弄茧,更缠绵、啼得似秋莺。
试看秦黄,半生误赚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