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山皆部娄,小亭立孱颜。
仰观逼霄汉,俯视迷人寰。
一勺沧溟水,数点瓯闽山。
朝暾照涧谷,红紫何斓斑。
兰荑茁石罅,鞠丛冒溪湾。
芳林春夏交,好鸟声关关。
醉骑黄鹄去,笑挟飞仙还。
朗吟莱公句,高风谅能扳。
众山皆部娄,小亭立孱颜。
仰观逼霄汉,俯视迷人寰。
一勺沧溟水,数点瓯闽山。
朝暾照涧谷,红紫何斓斑。
兰荑茁石罅,鞠丛冒溪湾。
芳林春夏交,好鸟声关关。
醉骑黄鹄去,笑挟飞仙还。
朗吟莱公句,高风谅能扳。
这首明代袁华的《匡山五咏(其三)在上亭》描绘了一幅秀美的山中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座矗立于群山之中的小亭,它虽小却显得威严,仿佛与天空相接。从高处望去,视野开阔,星辰近在咫尺,人间景色尽收眼底。诗人又以大海一勺比喻眼前的小池,远处的山峦则如茶碗中的几颗点点绿意。
清晨的阳光洒在山谷间,斑斓的色彩映照着涧谷,兰花从石缝中顽强生长,菖蒲丛生在溪边,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夏季景致。鸟儿的鸣叫声在树林间回荡,增添了宁静而欢快的气氛。诗人想象自己醉酒骑着黄鹄,与仙人一同遨游,最后以吟诵莱公(指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诗句结束,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匡山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雅兴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