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别公庐山去,赠我竹杖随行縢。
体方节坚色滑净,一条碧玉锋棱棱。
侧闻分宁邃岩谷,狼虎部曲蒙茸藤。
截致颇难形甚古,大朴不雕囊以缯。
世闻圆柔易为好,直方谁解堪依凭。
我老懒拙无一可,舍藏信宜行未能。
大布一领书一簏,漫游得此真良朋。
匡君旧识不我弃,招手高峰穿崚嶒。
扶携万仞观天地,大笑齐物无鹍鹏。
拜公嘉锡感公意,知己名言永服膺。
何当杖头书岁月,幽寻衡岱嵩华恒。
明日别公庐山去,赠我竹杖随行縢。
体方节坚色滑净,一条碧玉锋棱棱。
侧闻分宁邃岩谷,狼虎部曲蒙茸藤。
截致颇难形甚古,大朴不雕囊以缯。
世闻圆柔易为好,直方谁解堪依凭。
我老懒拙无一可,舍藏信宜行未能。
大布一领书一簏,漫游得此真良朋。
匡君旧识不我弃,招手高峰穿崚嶒。
扶携万仞观天地,大笑齐物无鹍鹏。
拜公嘉锡感公意,知己名言永服膺。
何当杖头书岁月,幽寻衡岱嵩华恒。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载震所作的《牧仲见贻方竹杖赋谢》。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赠送竹杖的感激之情。他描绘了竹杖的质地坚硬、色泽洁净,如同碧玉般锋利,侧面反映出分宁地区的自然风貌。诗人感慨竹杖虽朴素无雕饰,却蕴含着古人崇尚的大朴之美,直节难求,寓意坚韧与正直。
诗人自谦年老无才,但对这根竹杖却极为珍视,视其为难得的良朋,表示将带着它漫游,如同与知己相伴。他想象与朋友一同登高望远,笑对天地万物,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后,诗人感谢朋友的厚礼,并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手持竹杖,记录下与友人共游名山大川的时光。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竹杖这一物象,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美人游四海,滔滔伤不归。
鼋鼍衔左黪,中流援者谁。
我欲拔剑去,路长无粮资。
人马皆饥豗,徬徨泪濡衣。
驾言陟高冈,顺风呼所期。
吾子白衣冠,呜咽前致辞。
丈夫怀心胆,报德当乘时。
母以天年终,聂政今何依。
众人鸟兽散,弃我忽如遗。
逝将衽金革,与子同驱驰。
但视沧浪天,莫顾黄口儿。
薛公三千客,半是剑伎人。
惜无王霸略,西向终事秦。
上兵贵战德,训练宜精勤。
八阵本无形,混沌如天轮。
苟能准河图,出没惊鬼神。
离离九皇星,光悬紫薇门。
阳春而肃杀,一气秉其钧。
予其钦若哉,遑敢懈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