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跷蹊。
五个向外能经纪,止留一个看家计。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景为风。
爱□特种根身立,去后先来作主翁。
不动地边方舍藏,金刚道后毕然空。
大圆镜智成无漏,普照十方尘刹中。
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跷蹊。
五个向外能经纪,止留一个看家计。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景为风。
爱□特种根身立,去后先来作主翁。
不动地边方舍藏,金刚道后毕然空。
大圆镜智成无漏,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首诗名为《八识诗》,作者是宋代诗人徐天锡。诗中以兄弟八人为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佛教中的八识观念。"一个痴"象征第八识阿赖耶识,它深藏不露,负责储存过去的经验和种子;"最跷蹊"暗示其神秘莫测。"五个向外"则指前五识,分别对应眼、耳、鼻、舌、身,负责感知外界;"一个看家计"即第六识末那识,关注自我意识。
"浩浩三藏"可能指的是佛经中的般若波罗蜜多,难以穷尽;"渊深七浪"象征第七识阿摩罗识,如深渊般深邃,受风(烦恼)所动。"爱□特种根身立"可能在说第八识通过爱欲之根生起,成为主体。"去后先来作主翁"强调阿赖耶识的重要性,即使其他识消失,它仍为主导。
"不动地边方舍藏"暗指第八识的稳固不动,"金刚道后毕然空"则揭示其超越世俗实相的空性。最后两句"大圆镜智成无漏,普照十方尘刹中",将第八识比喻为大圆镜智,具有无漏的智慧,能够遍照宇宙间的所有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富有象征性的手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中关于八识的哲学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直沽南头杨柳青,昔时杨柳今凋零。
霜风满地散黄叶,河边索寞双邮亭。
人道垂杨管离别,南来北往竞攀折。
我来袖手怜枯枝,踯躅临河驻旌节。
五云回首怀汉宫,丹枫转眼经霜空。
李梅冬实岂佳味,垂涎奔走嗤狂童。
阳回万物自生色,斡旋造化惭无力。
百年心迹岁寒同,却忆南山旧松柏。
雪蓬老人瘦且清,前身想只梅花精。
墨梅一写几千万,鸡林交趾知其名。
南京小儿不晓事,相逢尽唤梅先生。
一蓬有屋凤城里,土脊茅檐竹椽子。
蜗牛半角祗藏头,我为量之刚丈许。
不题偃月昼锦堂,扁作雪蓬聊尔耳。
北风大雪五尺深,无限傍人愁压死。
老人高坐方掀髯,大叫狂歌对儿女。
大儿捧笔妇捧觞,一醉梅花三百纸。
篱边竹树往往佳,万个弓弰千鼠尾。
忽然几处鼎石根,便是悬崖活梅树。
此时天趣不可当,谁人肯许同清狂。
花光补之己非敌,当时空有王元章。
定山先生无一好,雪蓬老人当笑倒。
只有区区观物亭,半庭茂叔窗前草。
《雪蓬为盛行之作》【明·庄昶】雪蓬老人瘦且清,前身想只梅花精。墨梅一写几千万,鸡林交趾知其名。南京小儿不晓事,相逢尽唤梅先生。一蓬有屋凤城里,土脊茅檐竹椽子。蜗牛半角祗藏头,我为量之刚丈许。不题偃月昼锦堂,扁作雪蓬聊尔耳。北风大雪五尺深,无限傍人愁压死。老人高坐方掀髯,大叫狂歌对儿女。大儿捧笔妇捧觞,一醉梅花三百纸。篱边竹树往往佳,万个弓弰千鼠尾。忽然几处鼎石根,便是悬崖活梅树。此时天趣不可当,谁人肯许同清狂。花光补之己非敌,当时空有王元章。定山先生无一好,雪蓬老人当笑倒。只有区区观物亭,半庭茂叔窗前草。
https://shici.929r.com/shici/rt5T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