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夜向阑,月出山更静。
风露摇青空,万象光耿耿。
啼螀泣幽草,宾鸿度前岭。
归来坐孤窗,松竹舞清影。
天寒夜向阑,月出山更静。
风露摇青空,万象光耿耿。
啼螀泣幽草,宾鸿度前岭。
归来坐孤窗,松竹舞清影。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山中驿站所见的宁静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的寒冷与月光的静谧。
首句“天寒夜向阑”,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寒气逼人,夜色渐深,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接着,“月出山更静”一句,月亮升起,山林变得更加寂静,月光洒落,为夜色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风露摇青空,万象光耿耿”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风吹过,露珠在月光下闪烁,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月光照亮,呈现出一片明亮而静谧的景象。
“啼螀泣幽草,宾鸿度前岭”则通过声音和动作,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秋虫的哀鸣,鸿雁的飞过,既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最后,“归来坐孤窗,松竹舞清影”将读者带入一个更为个人化的场景。诗人独自坐在窗边,窗外的松竹在月光下投下清幽的影子,与室内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超脱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孤独生活的独特体验。
世途萦荏苒,岁晏不知归。
密雪竹林夜,挑灯共掩扉。
稍移神虑静,高咏玄言微。
遇此岩中赏,初心怅多违。
双头牡丹大如斗,簇金小帽银花镂。
绿斗长眉丹激唇,白马黄衫灌江口。
平头奴子金丝发,六尺竹弓开满月。
神獒帖尾卧床前,顽蛟尚染刀镮血。
灵风飔飔石犀吼,吴船楚舵纷搔首。
红云忽报七圣来,蜀波水色浓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