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七日过与之洛涧山庄留宿复大雪作及明起视户外岩岫如玉琢削竹树压倒径无行踪飘瞥竟日至暮未已雪深尺馀赋诗留别》
《十七日过与之洛涧山庄留宿复大雪作及明起视户外岩岫如玉琢削竹树压倒径无行踪飘瞥竟日至暮未已雪深尺馀赋诗留别》全文
元 / 倪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世途萦荏苒,岁晏不知归。

密雪竹林夜,挑灯共掩扉。

稍移神虑静,高咏玄言微。

遇此岩中赏,初心怅多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倪瓒在元末明初时期的一次独特经历。他于十七日拜访友人洛涧山庄,夜晚因大雪而留宿。次日清晨,诗人目睹了大雪覆盖下的山川景色,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雕琢成玉器,竹树被积雪压倒,连路都看不见了。这种景象让诗人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世途萦荏苒,岁晏不知归”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家的渴望。接着,“密雪竹林夜,挑灯共掩扉”描绘了夜晚大雪纷飞,竹林被雪覆盖的情景,诗人独自挑灯,与友人共同关闭房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

“稍移神虑静,高咏玄言微”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玄妙哲学的思考。面对如此壮丽的雪景,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他以高深的哲学思考来赞美自然之美。

最后,“遇此岩中赏,初心怅多违”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意外相遇的美景感到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完全实现自己内心愿望的遗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生和自我反思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倪瓒

倪瓒
朝代:元   字:泰宇   号:云林子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301~1374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
猜你喜欢

题浙西新学

文翁昔时理蜀土,能令蜀人似邹鲁。

范公今者镇江东,亦云教化似文翁。

文翁范公本同志,蜀人吴人有殊异。

蜀人之先自鱼凫,不闻道德能过吴。

吴前泰伯后季札,礼让继为天下师。

迄今遗风未全灭,得逢贤侯益昭晰。

本之旧俗已相百,况乃磨砻皆俊杰。

当时文翁化蜀者,独有扬雄及司马。

后生可畏不可诬,安知不在吴公下。

吴人于今歌且仰,我公去矣安所仿。

愿公上佐天王明,姬文孔术从兹行。

(0)

赠文显

古来画工著名者,吴氏鬼神韩氏马。

鬼神既伪不足称,狗马空难亦多假。

显师幼年独写人,至今精绝疑有神。

洒毫便觉面如面,后素倏讶身观身。

高冠长剑天子侧,他时金声复玉色。

师皆对之槃礴裸,众谓十常八九得。

诸公固为廊庙贤,麒麟未画宜私传。

一邱一壑吾亦可,烦仗丹青无间然。

(0)

赠才元学士

待诏先生穷巷居,箪瓢屡空方晏如。

自操井臼秣羸马,却整衣冠迎赐书。

王人驻车久叹息,天子闻知动颜色。

饱死曾不及侏儒,牧民会肯输筋力。

诏书朝出蓬莱宫,绣衣还乡由上衷。

君今已作二千石,亦复将为第五公。

(0)

送梁山军徐秘丞

鷾鸸一何智,俯仰人间游。

落实不给视,去之畏少留。

高贤在天下,富贵如云浮。

得失不概怀,损益宁所忧。

若人古巳亡,今复得徐侯。

词科二十载,朝籍方见收。

四海厌名声,庙堂多辈俦。

后时不自失,观化君悠悠。

入辞未央廷,远牧荒山陬。

去矣成独往,岂嫌时俗羞。

(0)

寄深甫

往卜颍上居,徒爱颍上人。

巢由节并世,管鲍必相亲。

而我与夫子,阡陌东西邻。

正可白首游,岂计中道分。

人生莫自必,一别俄六春。

入践西掖垣,出乘两朱轮。

佐时乏明略,来往徒纷纷。

上愧洗耳翁,下惭图霸臣。

念欲投劾去,结茅复从君。

摅我宿昔意,寄声谢水滨。

(0)

寄深甫君章

烂漫十日饮,未快远别情。

醉魂几时醒,直见颍水清。

前欢绝莫寻,离念纷更盈。

车骑暂休汝,赏晤得时英。

披襟两相照,话言仆屡更。

论史既衮衮,说经亦铿铿。

一觞亦一咏,乐事真相并。

会合固难常,我独嗟南行。

回首念前好,感物非嘤鸣。

明发成寤歌,勉勉趣遥程。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