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自叹非盛德,国忠自言无令名。
狐死不知正丘首,人伦都尽虎狼行。
王敦自叹非盛德,国忠自言无令名。
狐死不知正丘首,人伦都尽虎狼行。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的《读史(其二)》。诗中,王敦自比为品德不足的人,感叹自己缺乏高尚的德行;而“国忠”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名声不佳的人物,诗人以他为例,指出即使像国忠这样的人也自承没有好名声。接下来的“狐死不知正丘首”引用了狐狸临死时会转向自己的出生之地,象征着对故乡或本源的眷恋,这里暗指人在败亡之际仍不忘本性。最后一句“人伦都尽虎狼行”,则强烈谴责了王敦和国忠这类人的行为,形容他们如同虎狼般丧失了人伦道德,行事残忍无情。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自省与比喻,揭示了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风日下的忧虑和对人性沦丧的批判。
秋风泛瑶棹,爱此佳山川。
九曲溯流月,数峰标暝烟。
开辟自天地,飞升有真仙。
石上蜕金骨,云中鸣夜弦。
伊余探古迹,得复穷幽玄。
閒招木客饮,醉向天坛眠。
不见紫阳翁,徒歌白云篇。
余怀在渔钓,即此应忘筌。
我鹰之扬,于彼南楚。目城无全,尚何有险阻。
虏周惛惛,曾莫搆思。仇孽既殄,胡反噬我师。
袅骑厉,华眊旋。海水立,霄旭昏。杀气回薄蓊若烟。
濯征斯克功无前。王度远引靡不肩。
耀灵威,奄八夤。如山压卵飙嘘尘。大帅率师手握?。
策马饮江江水浑。荡摩日月摇星辰。
孰敢奸命馘以徇。蛮荆舆榇称妾臣。
剪拜柯条刖其根。一朝坐镇百粤门。
南荒帖帖绝妖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