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泛瑶棹,爱此佳山川。
九曲溯流月,数峰标暝烟。
开辟自天地,飞升有真仙。
石上蜕金骨,云中鸣夜弦。
伊余探古迹,得复穷幽玄。
閒招木客饮,醉向天坛眠。
不见紫阳翁,徒歌白云篇。
余怀在渔钓,即此应忘筌。
秋风泛瑶棹,爱此佳山川。
九曲溯流月,数峰标暝烟。
开辟自天地,飞升有真仙。
石上蜕金骨,云中鸣夜弦。
伊余探古迹,得复穷幽玄。
閒招木客饮,醉向天坛眠。
不见紫阳翁,徒歌白云篇。
余怀在渔钓,即此应忘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鸿游历武夷九曲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仙人的向往。
首句“秋风泛瑶棹,爱此佳山川”开篇即点出季节与活动,秋风轻拂,瑶棹泛波,诗人喜爱这美好的山水景色。接着“九曲溯流月,数峰标暝烟”描绘了九曲溪上的月色与远处山峰在暮烟中的轮廓,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开辟自天地,飞升有真仙”,认为这些山川自天地开辟以来就存在,传说中有真正的仙人在此飞升。
“石上蜕金骨,云中鸣夜弦”两句则运用了象征手法,石上的金骨可能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生命的轮回,云中的夜弦则可能是对音乐或自然之美的隐喻,暗示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古迹的探寻与对幽玄世界的追求。
“伊余探古迹,得复穷幽玄”表明诗人亲自探访古迹,深入探索幽玄的世界,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接下来“閒招木客饮,醉向天坛眠”描述了诗人与想象中的“木客”(可能指隐士)饮酒畅谈,直至醉倒在天坛之上,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不见紫阳翁,徒歌白云篇”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见到传说中的仙人紫阳翁,但仍然以歌咏白云为乐,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追求。“余怀在渔钓,即此应忘筌”则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像渔夫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已经达到了忘却世俗烦恼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古代仙人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作品。
历峰郁嵯峨,芙蓉削空碧。
蜿蜒东北来,崚崚屹孤壁。
秋高风色寒,积雪凝不释。
猿猱那敢攀,下有王子宅。
卓彼梅涧孙,继志尚贞白。
揭扁当座隅,于以励朝夕。
时复披皇坟,清光满书席。
梦绕琼瑶台,不假登山屐。
神游千仞冈,安用翔风翮。
尘世何茫茫,邈矣天壤隔。